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和街(散文)

(2011-01-04 14:10:49)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太和街(散文)

  太和街

   沙汀想想

 

太和街,是故乡锦州的一条街道。

 

它是一条南北方向的主干道。街道上分出几个岔路口分别向东向西延伸出几个次干道,在次干道上分布着小学、中学、医院,电影院、商店还有很多住户。笔直的街道两边没有树,虽然光秃秃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我对这条街道的记忆是最丰富最顽强的,因为在我整个小学六年的时间里,上下学都要从这里走过,尤其是每年的夏天,街道像一只充满了热气与喧闹的大杯子,更是让我难以忘怀。

 

夏天的街道最热闹的时候是中午。在最炎热的日子里,宽阔的沥青路面上蒸腾着热气。人在上面走,感觉脚底下软软的,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像似快要燃烧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放学铃声一响,小学校里的孩子们从校门口鱼贯而出,涌到街道上,霎时形成一股人流。这时,就会传来响亮的叫卖声:“冰棍儿!冰棍儿!五分钱一根!冰棍儿!”顺着声音可以看到,在某一凉快和幽暗的角落里停靠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上放着冰棍儿箱子。那些男孩子一定是热极了的缘故,互相推搡着迫不亟待地伸着胳膊,递上手中的零钱。卖冰棍儿的一边喊着:“别挤!别挤!”一边打开箱盖,掀起最上面的一层棉垫子,几个小脑袋向前伸着去看棉垫子下面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冰棍儿,“我要小豆的!”“我要奶油的!”只有在男孩子拿过冰棍跑开之后,女孩子才能递上手里的零钱。不一会儿功夫,冰棍儿箱就见底了。孩子们边走边剥开冰棍纸,看着冒着雾气的冰棍儿,虽然着急入口,但并没忽略身边没有零钱买冰棍的同学那艳羡的目光,很慷慨地递过去说:“你先咬一口。”之后,先是放回自己的嘴边伸出舌尖轻轻舔着,再放入口中贪婪地吮着,等到毒辣的阳光烤得冰棍儿都要化掉了,才大口地嚼起来,嘴里发出冰块儿碎裂的嘎嘣嘎嘣的响声,享受着那份冰冷的快乐。

 

再看街南六中校门走出来的那些中学生们,却是自然排成一溜长队,他们三三俩俩地说着话,有秩序地行走在街道上。这个场景,我一直记忆深刻,因为我始终对六中的一切怀有一份特殊的深厚的感情。我的爸爸妈妈就在那所学校任教,因为学校与我家仅一墙之隔,从我记事开始,不到十平米的家不间断地有学生出现,如果是爸爸的学生来了,妈妈就去外屋的厨房干活或是收拾小院子。爸爸坐在地当间的一把椅子上边抽烟边和坐在炕沿儿上的学生们聊天;如果是妈妈的学生来了,爸爸就到大院里找邻居大爷叔叔说话去了,从屋子里传来妈妈和学生的谈笑声。小的时候,我只要看到家里来人,就跑到外面去找小朋友玩儿;上学后,因为喜欢看书学习,就不经常出去疯跑了。当时,爸爸妈妈看我长大了,就把外屋厨房隔出半间做我的闺房。每逢家里来人,我出来和客人打个招呼后就进里屋看书去了。但是门不隔音,大屋里的说话声我听得清清楚楚。所以,中午放学在街上往家走的时候,迎面遇到爸爸妈妈的学生们,我感到很亲切,我会看着他们微笑,他们会很主动地跟我打招呼,我从他们身边走过后,还会听到他们向其他同学做这样的介绍:“这是杨老师(我爸爸)的女儿……”“这是阎老师(我妈妈)的女儿……”

 

因为天气炎热,街道上的学生们都急急地走路,希望能快点儿回家。我则不然,我和大院里的几个小伙伴儿走到六中院墙角的那个岔路口就停下来,我们在等爸爸妈妈,盼望校门口出现爸爸妈妈的影子,要看着他们从学校里走出来,和他们一起牵手回家。我们实在是因为爸爸妈妈是老师而感到自豪骄傲。

 

在等爸爸妈妈的时候,我还有一种爱好,就是喜欢看从我身边经过的那些女同学,喜欢看她们穿的花衬衫、花裙子。那时候,在我们这个教师家属大院里,每家的生活状况基本差不多,我家比其他家的生活条件要好些,原因在于妈妈,妈妈做教师之前曾经在太和区的胜利商店工作,因为商店里有熟人经常能买到短缺的便宜的商品,比如商店内部要处理布头儿,商店里的阿姨把首先这一消息告诉妈妈,妈妈就买来给我做新衣服穿,同学们都很羡慕我。但因为我在家里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妈妈给我做的新衣服基本都是素色的,是为了让两个弟弟能捡着穿。我那时多么羡慕别的女孩子身上穿的花衬衫、花裙子啊。有一次在街上等妈妈的时候,看到一个女生穿的淡蓝色碎花连衣裙,喜欢得要命,回家就向妈妈要。妈妈真是宠我,第二天,早早从学校出来陪我等那位女生,看裙子的花型式样,没过几天就从裁缝那里取回做好的连衣裙,和我看到的那件一模一样。我立刻把裙子穿在身上。真可以用“心里乐开了花”来形容我当时的激动心情。

 

白天街道的热烈主要是因为有了学生,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都吃完了饭,孩子们在院子里是呆不住的,在街上疯跑一会儿后,就不顾大人不许玩水的叮嘱,不失时机地跳进街南六中桥底下的小巴沟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快乐。夜晚来临,大人们也都从家里出来在街道上遛哒着,住在街边院落里的人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出来,坐在街旁,招呼着走过来的邻居坐下一起乘凉,手里摇着一把大蒲扇,看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遇到晚归的熟人,就打着招呼“才下班啊?”对方回复:“是啊!”接下来再顺口问道:“吃了吗?”…… 卖西瓜的占据有利地形,找准人多的街口摆放一堆堆的西瓜。不时有人凑过去,捧起个西瓜放耳边敲敲听听,看是不是熟瓜。卖瓜的热得撩起了背心,露出像西瓜一样圆圆的大肚子,吆喝着:“卖西瓜了!西瓜不甜不要钱。”有人竟当场让卖瓜的切开西瓜,站在那里吃了起来,边吃边向地上的一个空纸箱里“噗,噗”地吐着瓜子。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在黑夜即将来临的时候,轮廓、线条、色彩和距离都在渐渐地消逝着,这时候白昼的光亮和黑夜进行着搏斗,紧紧地混杂成一片,这样就使一切东西都显得不真实,像童话里的东西一样,飘忽不定;就连瓜果的香味在这儿当也逐渐丧失掉刺激性,变成了一种特别的,将要消逝掉的残余气味。这时街上的大人们起身拿起小板凳回家准备睡觉了。叫贪玩儿的孩子回家的声音也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一些声音很急迫,一些声音带着怨气,一些声音饱含渴盼,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答应着,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夜晚渐渐安静下来,夏天的街道也渐渐安静下来。

 

太和街,像一条岁月的巷道,洒满了我不倦的足迹和快乐的身影,我童年和少年的人生就在这巷道中穿越、徘徊,徘徊、穿越。我也在这徘徊和穿越中长大,长大后我便走出了这条街道。

 

以后回故乡的时候,我常常到那条街道上去追寻,追寻我稚气而快乐的童年,追寻我花季的人生,可是,街道上没留下我任何的痕迹,我拾起的尽是我对那条街道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走夜路(散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