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的前世今生
(2013-05-06 10:07:26)分类: 闲言或者废话 |
笔的前世今生
于《今晚报》
周海亮
从古至今,笔的模样,可谓千变万化。我认为最早的笔,就是一根手指。手指蘸了水,或者动物的血,就可以画出画,写出字,涂鸦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后来,笔又变成竹签,变成芦杆,变成刻刀,此时的笔,仍然光秃秃的,不像一枝笔。再后来,笔在中国加上了毫毛,笔在西方变成了羽毛,笔终于慢慢成型,有了如今的“笔”的模样。
古时中国文人对毛笔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玉管、翠管、银管、象管、筠管、斑管、紫毫、弱毫、霜毫、秋毫、柔翰、寸翰、栗尾、鸡距、诸毛、毛椎、退锋郎……在对“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上,文人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想象力。
元白仁甫在他的《阳春曲题情》中写到: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唐罗隐在他的《寄虔州薛大人》中写到: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清龚自珍在他的《己亥杂诗》写到: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文人可以用任何词语来说毛笔,就是不会用“笔”来说笔。很少有文人会单独写一首赞美毛笔的诗篇,毛笔不过出现在他们的某一首诗中,借以表达自己的清高、激愤、忧伤、闲淡……
我认为笔是应该歌颂的,因为它让我们的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什么叫“文明”?就是有了文字。有了文字,便可记载,当然也可虚构。文字是需要笔来书写的。笔的发明远早于纸的发明。笔比纸重要的多。
在我国,传说最早的毛笔是由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他带兵打仗,给秦王传递战报,无意之中,发明了毛笔。而在西方,笔的演变则简单得多。羽毛笔相比之下,简洁并且好用,并且最接近于钢笔的构造——西方人没有用毛笔的时间和兴致,所以他们总是不太理解中国的文化。
后来笔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和分类:铅笔、蜡笔、圆珠笔、钢笔、水彩笔、油画棒、碳素笔……再细分,还有绘图笔、炭笔、原子笔、投影笔、牛奶笔……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笔终于不再像笔了。
我认为键盘也是笔的一种,因为它能够写出字来。能写出字来的,都是笔,而不必管它能不能出墨水,有没有毫,有没有尖,或者有没有帽。甚至,有些写不出字来的,也是笔。比如心笔。
有人说电脑是这个时代最糟糕的发明,我却不这样认为。做为一个职业的文字工作者,电脑写作让我省下很多时间,少掉很多疲惫。但不可否认的是,也许因为太过轻松,所以我的文章里,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废话。这不是电脑和键盘的错,错在我。“笔”是无罪的。
笔能够排在“文房四宝”之首,足见它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不可替代。但请注意,“文房四宝”之“笔”,是指毛笔,而非指钢笔圆珠笔碳素笔键盘……现在的文人,还有几个人的书房里有一枝毛笔?有,但不会太多。或者,那毛笔充其量只是一个道具,是“雅”的形式,不是“雅”的内容。
以前,写毛笔字,是一种基本技能;现在,写毛笔字,已经是一种消谴或者本领了。很多人把写毛笔字说成是写“书法”,我想,他们是在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写字”与“书法”混淆。
毛笔是好东西,书法是好东西,即使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也不能扔下它们。因为它们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扔了,我们这几代,就是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