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周海亮中篇小说《骨肉》有感

(2012-11-17 17:14:27)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说或者有关小说
         读周海亮中篇小说《骨肉》有感
                        辽东学院师范学院孙新运
  
  周海亮的小说有着深厚的底蕴,阅读后使读者陷入深深地思索;周海亮的小说有吸引读者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使读者不知不觉陷入他预设的阅读“陷阱”;周海亮的语言,简洁,流畅,气势磅礴;周海亮小说创作的思路也非常奇特,时常给人以惊喜,中篇小说《骨肉》就是意蕴厚重独具特色的一篇。
  一、双线结构
  所谓双线结构,就是指写作的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分叙两件事,彼此映照、对比、交叉、重合,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的谋篇之法。双线结构包括并行式、寓言型和包容型,周海亮的《骨肉》采用的是并行式双线结构。作者从宋兰和唐歌两条线索进行叙述,在第一部分中简单介绍了宋兰和唐歌的感情纠葛,然后就叙述宋兰独自照顾儿子宋歅以及宋歅烧伤后的坎坷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就叙述了唐歌丢失儿子乐乐的经过。第三部分介绍宋歅长大后因为情欲得不到宣泄,就靠自慰来解决,在差一点强奸了小费后,宋兰把自己送给了儿子。第四部分简单介绍了唐歌在和徐静结婚前已经和英子有一段十几年的婚姻,还有一个女儿丹丹,在没有感情的时候,他们离婚了,他把丹丹给了英子。然后叙述唐歌和徐静依然寻找乐乐,在始终无果万般痛苦中他们的女儿乐乐诞生了,但是乐乐在四岁时,被热水器击中而死,两人结束了十几年的婚姻,唐歌只身来到鱼塘。第五部分介绍了小费的身世,曾经多次被她父亲占有,宋兰多次向小费赔礼,小费再一次和她家走的很近,终于有一天宋歅在母亲的帮助下,强奸了小费,当警察来到时,宋歅跑掉了,宋兰被判刑6年。第六部分叙述在丹丹的努力下,唐歌和英子重归于好,丹丹旅行结婚发现了被拐卖的儿童,以为是乐乐,唐歌去寻找,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已经被砍去双臂、双腿和半个舌头沿街乞讨的乐乐,还发现了走在乐乐身后的宋歅,以为宋歅是罪魁祸首,用斧头砍死了宋歅。第七部分两条线索交叉,从警察的嘴里,唐歌知道了被自己砍死的宋歅是自己的儿子,并且这几年来一直是宋歅像照顾弟弟一样照顾着乐乐,还听说宋兰出狱后得知宋歅被人砍死,上吊死去了,唐歌以头撞墙。
  周海亮用双线结构来叙事,同时叙述了两件各自发展的故事,又巧妙地处理这两件事的关系,使小说的容量增大,又增加了小说的阅读兴趣,使小说的结构奇特而摇曳多姿。
  二、语言气势磅礴
  《骨肉》中的语言非常有特点,有的句子有多个宾语,这些宾语都是词语,或者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这些宾语罗列在一起,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周海亮的《骨肉》用了许多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例如:“负罪感……长出狂躁滚烫的嘴巴、挂满倒刺的舌头、锋利尖锐的牙齿,终将一个人彻底吞噬。”作者通过一系列宾语的罗列,形成了较快的节奏,让人们充分了解负罪感给宋兰带来的无穷的压力,快把她压垮了。又如:“儿子长出鳄鱼般的皮肤,蟾蜍般的皮肤,穿山甲般的皮肤,干裂的土地般的皮肤。”利用一系列的宾语,充分表现了宋兰儿子烧伤后的皮肤的怪异,充分体现了烧伤给儿子带来的痛苦,以及宋兰无尽的内疚和自责。还如:“乐乐在一个瞬间消失,变成货架上的一瓶罐头,一把雨伞,一顶帽子,一只烤鸡。”表现了唐歌在发现乐乐不见以后惶恐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样的语句比比皆是,充分表现了作品人物的喜怒哀乐,巧妙地营造了氛围,充分表达了情感。周海亮的这部作品中,排比句的运用了特别多,其作用和多个宾语相差无几,只不过多宾语是多个句子成分的运用,而排比句是多个句子的运用。
  三、精于心理描写
  周海亮在这篇作品中的心理描写特别多,也特别成功。成功的心理描写能够更好地揭示主题,能够更好地完成情节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当宋歅长大后,没有女孩喜欢他,他蓬勃的欲望使他难以自持,他便自慰,宋兰看到后,作者这样写道:“宋兰掩了门,悄悄退回客厅,面色怊怅。她再一次想起多年前的那个夏夜。她用拳头堵住嘴,拳头转眼之间,鲜血淋漓。”把宋兰愧疚、悔恨、心疼、气愤、同情等种种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唐歌在超市丢失了乐乐之后,作者写道:“周围全是陌生的脸孔,它们不停地旋转,不停地旋转,越来越快,脸孔们渐渐变得模糊,却狰狞,失去色彩,阴森恐怖。”表现了唐歌发现儿子丢失后的近乎崩溃的心里状态。再如宋兰无奈之下要把自己送给儿子,作者写道:“远处传来“鼟鼟”的击鼓之音,又夹杂了锣,铙,钹,笙,埙,号,编钟,唢呐,琵琶,古筝,长笛,单簧,响板,三角铁,萨克斯,木琴,胡琴,竖琴,电子琴,马头琴,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乐声蹊跷,缥缥缈缈,浅浅淡淡,安静,悠远,虚幻,灵异,又渗洇月光里,撕撕扯扯,飘散得到处都是。”这些描写充分体现了宋兰多重感觉交织的复杂纠结痛苦的心理。
  四、魔幻色彩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几乎所有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都出现过鬼怪、巫术、神奇人物和超自然现象,都带有奇异、神秘、怪诞的色彩。周海亮在《骨肉》中表现出了明显的魔幻的色彩。例如作品中多次表现了人物在事情发生前的预感。宋歅第一次试图强奸小费时,作者写道:“然整节课她(宋兰)惶恐不安,心惊肉颤,粉笔几次掉落地上。没下课她就跑回家……”宋兰跑回家,真的发现宋歅正欲强奸小费。作者在写宋歅再一次试图强奸小费时写道:“因为开会,宋兰回家的时间稍晚一些,走在路上,心就‘咚咚咚’地跳起来了。她隐隐地感觉到不安。她相信今夜会有大事发生,她相信这事必与儿子和小费有关。”当宋兰回家,真的发现宋歅又在试图强奸小费,再一次写到了人物的预感。
  在这篇小说的叙述中也出现一些具有魔幻色彩的描写。在开头的地方作者写道:“她(宋兰)本想坐一会儿,却倚在门框上睡着了。她梦见丈夫攥一杆明晃晃的耧锄将她追赶,她逃向旷野,旷野里到处都是肮脏的水洼。她的两腿软绵绵的,似乎喝了很多酒,又似乎深陷粘稠湮滞的泥塘;她梦见坐在碑石上的唐歌拉起大提琴,琴发出低沉的呜咽之音,唐歌的脚板上,爬满野草和苔衣;她梦见丈夫挂在梧桐树上,缺掉一只鞋子,身体拉得笔直。风吹来,丈夫如同一个巨大的灰色树挂……她梦见炕桌上的蜡烛杯醒来的儿子碰翻……宋兰打一个机灵,猛醒来,大喊一声,天啊……”宋兰睡着了,梦见了许多情景,都是她经历过的,最诡异的是她最后梦到儿子把蜡烛碰翻了,着火了,儿子被烧焦,然后惊吓之中醒来,发现这就是眼前的现实。作者描写的梦,虽有荒诞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现实世界中的实事,给人以惊悚诡异之感。在文中作者还写道:“她睡过去,醒来,唐歌将她进入;她睡过去,醒来,丈夫成为鬼魂;她睡过去,醒来,儿子成为怪物。她睡过去,醒来,苦难无休无止……”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她睡过去,醒来”也表现出某种离奇的诡异,给人以怪诞的感觉。
  五、主题寓意
  题目“骨肉”比喻至亲,亲人。《吕氏春秋•精通》中有云:“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这是骨肉的比喻义,来自骨头和肉是相连的,是分不开的,引申而来的比喻义。在周海亮的这篇小说中还有这样的情节:当唐歌和何静的儿子乐乐丢失,一次周末朋友请他们出来吃饭,这是孩子丢失后的第一次出来吃饭,何静看到菜谱后,“她伏倒餐桌,两手掩面,肩膀抖颤。那天她再也没能停止哭泣,那天她几乎哭晕过去。一切却只因于菜谱上的一道菜——骨肉相连。”
  在作品中的骨肉至亲有几组,唐歌和宋歅;宋兰和宋歅;唐歌和乐乐;徐静和乐乐;小费和父亲。他们之间虽有血缘关系,仿佛他们之间也有爱,但是事实却让人不寒而栗:唐歌砍杀了宋歅;宋兰和宋歅乱伦,并帮助宋歅强奸小费;唐歌丢失了乐乐,当发现乐乐残废时砍杀了曾经帮助过乐乐的人,也注定唐歌永远失去了乐乐;徐静丢失了乐乐,当得知乐乐残废而抛弃乐乐;小费多次被父亲强奸。他们之间的骨肉亲情都是荒谬的,亲情是缺失的,他们之间看似亲情的东西只不过是属于动物的本能,是自私的、狭隘的、荒诞的,表现了人性的罪恶和人情的冷漠。
  本篇小说以罪恶始又以罪恶终,在文中“骨肉”只不过是性冲动的衍生物。宋歅就是唐歌和宋兰性的冲动后的衍生物,不是他们感情的结晶。宋兰丈夫是因为看到唐歌和宋兰野合后自杀的,唐歌是在宋兰丈夫死去后的一个月离开宋兰的,而宋兰在十个月后生下了宋歅,显然唐歌是因为得知宋兰怀孕才离开的,他不愿意担负起这个家庭的责任,更不想对这个孩子负责,在宋歅的成长过程中,唐歌没有一点付出,没有一点关心,最后是他亲手砍杀了亲生的骨肉。
  宋兰对宋歅更多的是负罪感,她因为和唐歌的冲动而悔恨,因为没有照顾好宋歅,使宋歅烧伤而悔恨,因为宋歅没有女孩爱他,进行自慰而悔恨,因为宋歅的性欲无法发泄,而把自己送给儿子,进行乱伦,我们无法理解这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更无法接受这样的骨肉之情。最后宋兰还帮助宋歅强奸小费,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世上还有这样的母亲,还有这样的骨肉亲情。当她得知宋歅被唐歌砍死之后,像当年她丈夫的死法一样,或者说比她丈夫死得更坚决,更义无反顾,这也是她的宿命,或者是她咎由自取。
  如果说宋兰和儿子的乱伦还有一点点的“自责”和“奉献”意味的话,那么小费父亲对小费的强奸更是令人发指,这哪里还有一点点的骨肉亲情,根本就不配做一个人。唐歌对乐乐的失踪痛心疾首,四处寻找,当发现乐乐变成残废沿街乞讨时,他接受不了这样的实事,打电话给徐静,徐静得知后更是赶忙逃避,电话都关机了,这样的刺激使唐歌完全失去了理智,买来斧头,砍死了帮助过乐乐的宋歅,他的斧头不但砍断了他和宋歅之间的亲情,更砍断了他和乐乐之间的骨肉之情。
  正如周海亮在《小说人物的处境》中借小说中警察的口说道:“小说是一座城,一个江湖,一个世界,那里应该是邪恶的,血淋淋的,狡诈甚至奸诈,那里危机四伏,刀光剑影,处处充满陷阱……”这能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这篇小说的主题,也表现了周海亮清醒的、冷静的、理智的选择,表现了周海亮难得的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