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鹤鸣主编夸我了

(2011-11-27 10:03:29)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说或者有关小说

咸阳几天,一直得鹤鸣主编关照,又得夸奖我的洋洋千言,惭愧惭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认识周海亮

   鹤鸣

 

  周海亮的名字很“亮”,亮得我一口气说不完:《读者(原创版)》、《思维与智慧》等杂志社签约作家,《半月谈》杂志社特约记者,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专家,“龙源期刊网”驻站作家,贤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务理事,畅销书作家……  

  亮得连我市76岁的老作家沙石也知道他和他的作品!10月21号《小小说大世界》杂志社举办全国小小说作家笔会的先日晚上,他俩住在一个房间,想必一老一少作家将会以“文学”为题,聊得彻夜无眠!海亮是山东威海的,而沙石却在13代王朝之地的陕西秦都咸阳。我潜意识里“威海”和“咸阳”总有某种“相近”或“牵连”,当然,不只是:海水是“咸”的之意,也不只是《大世界》为“媒”之意!现在想来我还说不清楚……。

  当晚接海亮时,他的名字竟然没有“亮”起来,秋与冬模糊边缘的晚7点,天已漆黑。我们“满汉全席”在圆桌周围,只等海亮来围桌动筷。客观讲:在吧台前报到的一瞬见到他时,让我眼前一亮:魁魁的身材,方方的大脸,白白的肌肤,气宇轩昂,标致的美男子一个:他上着卡其绿长袖衫,下着浅绿休闲裤,脚登“骆驼牌”登山鞋,拖一幅时尚旅行包;没有我见过的所谓某些“名家”的作派,显得简易、质朴、和善而随意,第一印象就像我第一次读他的作品,留下的是美好!

  饭后他和蓝月(陈雪芳)逛夜市,他买回一大包白里透红的甜枣,其真诚与热情感染着每个吃枣的人。笔会那天下午:去汉阳陵的车上,他对我讲国外“几十人在浩淼汪洋的大海轮船里(机停粮尽):“内讧式格斗……”,最后就剩下几个人……生命与生命的“短兵相接”……,可以想象到搏斗时的血腥场面……。在他话语的“牵引”下,勾起我对他战事系列小说的回想,揣摩他作品里匪夷所思的构思与铺排……。

  第二天去乾陵(无字碑)的车上:他用右手在车门玻璃上迅疾画了一幅图:样子像一只三足鸟,飞向一座古堡……!好象他是在预测什么?还是在“玄机”什么?当时我这样想。没想到果真在参观永泰公主墓穴时,那拱形的圆顶的东侧顶壁上:就见到了他画的那只三足鸟!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于是猜想:这是不是一种巧合?是小说家的一种神灵与睿智的合谋?还是一种浅意识的意想与望达?直到走出主墓穴,我还百思而不得其解。不过当时,我就想到了我们陕西老贾(平凹)也有这种“鬼”的功能。想必海亮小说里那些出彩的章节就来自于他这种与众不同的“鬼气”吧?

  无庸置疑:海亮在小小说创作上给我们竖起许多的“经典之碑”。而碑上熠熠生辉的“铭文”,就是用这种“鬼气”所镌刻!在让我思索的同时不免会生出一种感悟:好作品的光彩往往不只是一种深邃和哲思,往往更在于那种出其不意的“鬼才”的构思。与海亮而言,不仅仅如此,还在于他小说里能抵达人的灵魂的那种:“润物细无声”大爱无疆式的“善”与“美”;以及他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和打破思维定势,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

  也许是零距离的几天接触吧?我总想从海亮身上寻觅他与他笔下主人翁的蛛丝马迹的某种内在联系!结果令我失望!但使我似乎更加理解到他作品主旨的内核:总萦绕着一种“爱的色泽”与海亮身上所表露出来的一种“童心未泯”是相呼应的:见到路边无名野花,他给上一个特写镜头;站在残头威武的唐朝蕃臣石像后面,照张(露头)像;甚至会给蕃臣石像撑上一把“人性化的雨伞”!你可看到他童心般的情趣:和小小说作家杨列宝两人:一个展翅飞翔的动作瞬间定格,生动了几千年僵硬的无字碑!

  在钟声长篇小说《逃猎秦岭》研讨会上,海亮说:“到如今,我还没有出版一部长篇小说……!”不管是自谦还是其他原因,但他600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和那20余部书,足以说明一切。不过在此我要说的是海亮给我们长篇小说作家们一个启示:精美的项链是由每颗珍珠穿制而成;只为采到那株“灵芝”,可寻觅整过森林……!想想看,千余字里:集纳人物、情节、场景、故事、内涵……。没有巧思佳构与精妙的文字功底,岂能写出好的小小说?

  海亮常常截取生活里一个横断面或一件小事,便可构成一篇小说,“通过简散的句式、典雅的意蕴、精美的画面感来打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并尝试以视角突变、虚实交融、穿越时空的创新情节构思模式进行有益的实验性创作……(柯德铭语)”。再有才气的作家,最可怕地就是打破不了自己一种思维定势,想必我们找到了海亮作品常写常新的“法宝”与“法门”!不管是他的情感系列、旧味系列、战事系列小说,都给我们留下许多堪称里程碑式的“经典”,让我们仰慕得生妒!

  笔会结束,送海亮去西安车站的路上,他对我说:他不善言辞,不爱与人交流,最终才立足于写作,用笔去触及一个微妙而幽深的世界。他还说他做过药生意,并且在皮鞋厂当过的工人,熟稔整个做鞋过程……。做为一个真实的自然人,他毫不粉饰自己,依照自己的心灵去感应世界万物,以心去抵达众人灵魂的彼岸……。现实生活中,他将其所思、所想、所感及独特的个人体悟诉诸笔端。通过自己独特的构思与语言风格,写出了让人拍案叫绝的文字。我想真是应了:“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这句古训。

  认识和见到了海亮的人,才真正了解到他才情奔涌,洒脱为文,在小小说创作上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由所在!挥手告别的当儿,心里留下如莲的祝愿:以他的聪颖灵性和大胆创新的态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望他在小小说创作上能剑芒新硎,聪颖灵昆山玉振,不断去勇攀高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