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贯  口

(2011-08-28 21:54:50)
标签:

杂谈

分类: 闲言或者废话

贯 口

周海亮

 

  贯口是对口相声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也叫“背口”。“贯”取“一气呵成,一贯到底”之意。

  贯口里的大段叙述,一般称为“趟子”。说时,语气急缓顿挫、语调婉转悠扬,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不但如此,还须掌握好“气口”,即换气的时机把握,让听众觉得情绪连贯。这需要名师指点以及实践中不断摸索,如果“气口”找不准或者找不到,演员就会憋得脸红脖子粗,听众听起来,就会极不舒服。常见的段子如《报菜名》、《八扇屏》、《白事会》等都有大段贯口。

  通常说来,贯口绝非没有经过指点和训练的普通百姓可以做到的。但我认为,其实在中国,人人都会贯口。或者说,贯口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必须条件,不会几段贯口,社会上几乎就没法混了。

  我说的贯口,当然不是指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鸭……我说的贯口,是指特殊场合的贯口。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一酒局,一会场。

  中国人的酒局也许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酒局。我指的是,每个人都得察言观色,既需小心谨慎又得活跃酒场气氛,于是,贯口就来了。“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孙局长,这位是李主任,这位是周科长,这位是赵经理……今天大家能来到这里,我很高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能升官的升官,能发财的发财……第一杯酒,大家全干了……实在干不了的话,我干了,大家随意……不行赵经理您得干了,啤酒不能算酒……不行周科长您也得干了,你又没开车……干了啊,我先干为敬。”基本是这一路子,坐在主陪位置之人,这样的话说过千万次,早与“贯口”无异——只需张嘴便可,不必经过大脑。并且,几乎每个人都是这一套贯口,毫无新意。然后,待喝得差不多了,便有荤段子粉墨登场。“荤段子”绝不幽默,而是肉麻,甚至恶心,然很多人说起“荤段子”时,其语气,其表情,其急缓顿挫,婉转悠扬,绝对与专业的相声演员难分仲伯。所以我说,酒局上的贯口,普及率极高,几乎人人得其要领。

  再说会场。中国人的会场,也许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会场。我指的是,除了台上的发言者,每个人都在昏昏欲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借口去厕所或者去抽根烟,到会场外面呆一会儿。这里所说的贯口,就是台上那几位仁兄的贯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大家好!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此,谨让我代表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贯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各位同行、有关部门和各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那么这次会议,是一个及时的会议,是一个隆重的会议……对于这次会议,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某某工作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积极作用……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不管他怎么说,台下绝不会有人站起来反对或者提意见。发言者为会议撰写一份发言稿,从年初至年尾,无论什么会议,这张发言稿都可以通用。这就是贯口的妙处,几次会议以后,甚至可以抛开发言稿,说时,仍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令很多专业的相声或者评书演员望尘莫及。所以我说,会场上的贯口,普及率更高,因为不必考虑到酒量。
  贯口起源于生活,然后变成为艺术,再然后,果真“服务”于生活。所以在中国,人人都是相声演员,并且,无论好不好笑,听众们绝对不许笑。否则,也许从此失去说“贯口”或者听“贯口”的权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