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友人为《刀马旦》所作的评——见《芜湖日报》

(2008-03-28 21:47:30)
标签:

文化

分类: 图书或者电影
   峰回路转《刀马旦》
             窅 
 

  《刀马旦》是我在春节后收到的第一份新年礼物。节前的那一场雪灾,让我忘记了许多事,也忘记了周海亮曾对我说的,他要寄一本新书给我。
  《刀马旦》是周海亮的一本小小说文集,书名直接取自他的一篇小小说《刀马旦》。确实,《刀马旦》是周海亮非常出色的一篇小小说,去年荣获2005-2006年度全国第十一届小小说优秀作品奖。而一直以来,我对周海亮写作的认识,还孤陋寡闻地停留在他的情感随笔上。因为一直以来,我在《读者》上,在《青年文摘》上,还在各地报刊杂志上,所读到的周海亮的文章,大多是情感类文章,被他细腻温馨的文字所打动,也曾戏称是他的粉丝。但周海亮小小说的创作功底,在这本小小说文集里,让我耳目一新并羡慕不已。
  关于小小说的定义和写法,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不管怎么说,如今越来越繁荣的小小说市场,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小小说阅读平台,也让我们记住了一些小小说作家,比如周海亮。读完这本《刀马旦》,才知道周海亮的写作实力不仅仅在情感随笔上,还在小小说上。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小小说自有其独特而新颖的行文方式。小小说不是小品,也不是故事,更不是短篇小说的缩写,而是具备独立品质的一种文学样式。小小说有着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审美态势和结构特征等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杨晓敏语)。所以,我总以为,要把小小说写好,让读者记住作者及其作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周海亮却做到了这一点。他用独特的眼光从生活中挖掘出一个个素材,再用独特的思维和独特的笔触,浓炼地描述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场景,不仅让读者记住了他,也让读者记住了他那一篇篇立意深刻而隽永的小小说,比如《刀马旦》、《请求支援》、《一条鱼的狂奔》、《匪兵甲》、《立秋》、《请她来吃顿饭吧》,等等。
  通观周海亮的这本小小说文集,感触颇深。从他的每一篇小小说里,你都会感知到周海亮简洁明朗、质朴单纯的写作手法。再加上周海亮所特有的理性思维和艺术趣味,我们在他的每一篇小小说里,都能触摸到那种及其本质的,看得见也摸得着的亲和力。正是这种亲和力,使我们爱上周海亮的小小说,并爱上他小小说里的那一个个善良而淳朴的小人物。那些小人物,跟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
  而周海亮的小小说,我以为最吸引读者的,是他在小说结尾处的出其不意,或者说峰回路转。这种极具冲击力的写法,很像足球场上突然的临门一脚,也像相声里的“抖包袱”,给观者带来很大的阅读快感。读到最后,你常常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如《刀马旦》,为救刀马旦而破了相的武生,最后来到刀马旦的家,看见的是披挂整齐艳光四射的刀马旦,和一个躺在床上瘦骨嶙峋的男人。而在《请求支援》里,你在周海亮干净利落节奏紧张的文字里陶醉,你以为周海亮写的是一个武侠小小说,但小说的结尾却告诉你,这是一个网络游戏故事,而“即使在虚拟世界里,最后一位给你支援的,也肯定是你的妈妈。”
  这样的出其不意或者峰回路转,被周海亮娴熟而贴切地运用在他的一篇篇小小说里,读来禁不住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这是周海亮小小说的一大特色。行文至此,也向喜欢周海亮文章的各位读者“抖”一个包袱:周海亮的一部长篇小说即将杀青。(见2008年2月22日《芜湖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