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DJ刘杨
DJ刘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73
  • 关注人气:2,5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无风雨也无晴

(2008-07-02 22:51:20)
标签:

乌台诗案

破堤

白梨

苏轼

黄州

文化

分类: 岁月如水

苏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几日,反复在脑海中出现的词句,犹如大悲咒般,来回吟咏,出奇的令人镇定和平静。

 

    大概是喜欢的人太多了,所以输入的时候可以轻易的找到这几句名句的快捷方式。网上也会看见很多叫这些网名的人。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那是我们每个人在红尘滚滚中遥望的宁静淡泊,明知永远达不到,却始终心怀念想,渴望通过这样的洗涤令自己暂时忘却生活的真相。

 

    苏轼,一代才子,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可是终归不是一个做官的料。恃才傲物又兼政治幼稚,终被小人陷害,一场文字狱引发“乌台诗案”,把一个文香卷气的书生打进大牢,100多天受尽折磨,最终才因神宗怜惜他才华赦免出狱。被贬黄州的路上有了这篇千古传诵的《定风波》。

 

    要能写出千古文章,须得经历百千磨难。他的心灰意冷、淡漠平和并非空穴来风。可他终究是个有牵挂的人,对事对人都执念太深,所以这样的诗人终归成不了哲学家,更做不好一个政治家,而“也无风雨也无晴”不过只是一个无法企及的梦想和安慰自己的良药。

 

   所以才会有他后来的更多风波,他并没有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王安石倒台后他又看不惯新兴势力对王派的打压,继续上书,结果令双方都不能见容。一生几起几落,风波不断。

 

   有人比较苏轼被贬前后的文风,说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

 

   瞧瞧,这就是人生在人的一生中留下的印记。

 

   那些未经红尘而看破红尘的人不过是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孩子。只有曾深陷泥沼的人,才能深深领会保留梦想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我是个小家子气的女人,总想在洪水破堤的风云故事里找些深柳白梨的风月情怀。于是拜百度所赐,知道了苏轼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结发之妻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在这样一段文字中,“十年生死两茫茫”自是道尽了生离死别的悲痛,可是已太多人传诵,我倒不想多说。反倒是那句“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更令我感动。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些人却依然反复彷徨而不可得。从这个角度上说,苏轼还是幸运的。可能唯一的苦痛是他活的太长,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三个女人分别从生命中离开。所以,下次去许愿,别求长寿,但求多福。

 

  突然又想到了前两天看到的一句话。

 

  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种不死的欲望,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你看,还有这样的执著心,如何也无风雨也无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礼物
后一篇:英雄美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