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会战是二战以来,纳粹德国军队首次遭到遏止的重大战役。此战役使苏联人民和军队、使斯大林和苏军将领获得了战胜希特勒的信心,并为以后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因此,莫斯科战役在二战史,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意义重大。
>
莫斯科会战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各具特点的战役和战斗,每次战斗都殊为惨烈。它又是在辽阔的地域上展开的,时间从1941年10月延续到1942年1月。其规模十分浩大。交战双方参战200余万人,约2500辆坦克、1800架飞机、2.5万门大炮和迫击炮。德军统帅部把这次战役定名为“台风”。
1941年9月底,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有207个师,作战部队252.2万人,坦克2270辆,火炮43130门,飞机3050架。德军统帅部计划把所有兵力分为三个突击方向:北方围攻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市);南方站稳乌克兰;主力集中到中央,向莫斯科突击。
在莫斯科攻击方向上,德军计划分两步走:
首先以杜霍夫希纳、罗斯拉夫利、绍斯特卡三个方向上(一个正面,两个侧翼),包围歼灭在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的苏军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他们都是用于防卫莫斯科的)。得手之后,德军坦克和摩托化兵团将毫不迟疑地从南北两翼包抄迂回莫斯科;而德军步兵集团则从正西方向上向莫斯科攻击前进,配合装甲部队攻占苏联首都。
希特勒毫不怀疑自己的胜利,他指示:“任何一个俄国士兵,任何一个居民,无论男人、女人,还是儿童,都不能逃出城外。”
到9月底,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经集结了78个师,其中有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步兵师,约100万兵力,他们占整个苏德战场机动兵力的42%,坦克的75%,大炮的45%。9月3日至10月2日,德军开始突击,莫斯科大会战揭开序幕。
当时苏军的防御战法是用步兵和火炮在一线地区筑垒防御,对德军以尽可能的杀伤。一旦德军突破防御,等方面军一级的司令官判断出敌人的攻击方向、意图和兵力之后,用有限的机动装甲部队和航空兵向敌侧翼发动坚决的反击。一线步兵和二线装甲兵距离30~40公里。
而德军在维亚兹马地区的迂回深度,远远超过了80~100公里,他们不仅切断了苏军在该地区的补给网站和交通道路,而且形成了一个合围面,合围面的前部直接面对着莫斯科。当时的苏军过分依靠公路铁路网,维亚兹马地区的苏军陷入了混乱。而失去西方方面军及布良斯克方面军后,苏军统帅部急于抽调大批兵力兵器保卫莫斯科,未能对维亚兹马合围区组织很好的突围和接应。因此,合围区苏军和装备损失惨重,加剧了保卫莫斯科的困难。10月6日,深感危机的斯大林把卓越的苏军将领朱可夫从列宁格勒(朱可夫当时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调回莫斯科,接掌西方方面军(此时它已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
>
朱可夫赴任后亲自到前线了解情况。他发现保卫莫斯科的部队被围在维亚兹马地区后,首都防御大门洞开,几乎没有兵力来防卫。朱可夫当即立断抽调所有能找到的兵力和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残余部队建立了莫扎伊斯克防线。这条一夜之间建起的防线凝聚了从前线撤回和从后方补充的兵力兵器。从乌拉尔、伏尔加河下游、西伯利亚和远东源源不断地开来军用列车,每昼夜行程达到创纪录的800~1000公里,苏联间谍里查德·佐尔格报告斯大林“日本政府决定不同苏联交战”。使斯大林得以抽调远东精锐部队,他们对保卫莫斯科贡献很大。在维亚兹马地区,被围苏军英勇抵抗,拖住了德军近28个师,使之不能投入攻击莫斯科方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