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人大概是离君士坦丁堡过远,反而比罗斯人少了一些对东罗马的崇拜,多了一些自己的分析和总结。他们觉得,不是拜占廷一切都好,它也有自己的缺陷和弱点。北欧人的确没有被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壮丽辉煌和君堡堆积如山的财富所迷惑,从这点上讲,他们比第四次东征攻克君堡的欧洲加十字军骑士和教士清醒。
从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北欧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对东罗马的希腊帝国的批判。
那么,什么是君堡给他们的教训呢?
>
概括讲,有以下几点。
△ 君堡的统治集团生活过于奢华,消费无度,纵欲无度。君堡的建筑:教堂、宫殿、塔楼、广场、住宅、剧院、公共场所、贵重豪华的令人不可思议。吉本写道:“一个在四世纪曾到东部旅行的犹太人,对于拜占廷的富有简直感到眼花缭乱……在这城中之王的地方,希腊帝国的贡品一年年在这里堆积,那些高耸的塔楼里都装满了大批名贵的丝绸、紫色染料(当时用东地中海一种牡蛎的肉提炼而成,因此,地中海牡蛎几近绝迹——博主注)和黄金。据说君士坦丁堡每天向君王交纳两万块金币,而这钱都是从店铺、市场、和经常从水路或陆路来到这首都的波斯和埃及、俄罗斯和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商人那里征收来的。在一切有关金钱的问题上,一个犹太人所讲的话无疑是很可信的;但这样365天便共将生产出每年不少于700万英镑的收益,我便想到至少应把希腊日历上的许多节日完全减去。提奥多拉和巴西尔二世所积蓄的大量财富可以让人对他们的供给和资源大致有一个虽不肯定但却非同一般的概念。米哈伊尔的母亲,在她隐退到教堂中去以前曾试图完全公开她的忘恩负义的儿子所实际继承的财产的总数,以阻止或揭露他的挥霍无度;10.9万磅黄金和30万磅白银是她自己和死去的丈夫共同节约的成果。巴西尔的贪婪的名声是并不在他的勇敢和幸运的名声以下的:他的胜利的军队总及时得到报酬和奖金却完全没有触及他埋藏在皇宫地道下面的20万磅黄金(约合800万英磅)。如此积累财富的做法和思想是和现代政策根本不相容的;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利用或滥用公共信誉来计算国家财富。然而一个对敌人凶狠的国王,一个受她的同盟尊重的共和国却会依然紧抱着这古老的原则;而二者却都能达到在军事上强大和获得国内安宁的目的。”
>
总之,当君堡取代罗马,成为意大利、希腊、中欧、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俄罗斯、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叙利亚、埃及、北非马格里布地区、巴比伦(今伊拉克)、巴勒斯坦、高加索地区、亚美比亚的伟大主宰时,从它的欧洲和亚洲的每一个省份,金银的河流都向着那拜占廷皇家大水库中,长年地注入金银财宝。各省的相对独立,反而使他们经营的更好,于是君堡钱源更充足。它还发明了各种专利权,通过专利权收取费用,这些钱只流向首都。
而首都(即君堡)听命于皇宫。
皇宫完全属于皇帝(不管他的名称是什么,是东罗马皇帝还是希腊皇帝,他本人来自皇族、卫队长、叙利亚人、某位主教或某位幸运者),所有财富和权力均由他一人支配。
东方啊!
这难道就是你的特产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