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射“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时,日本抢先数月也从种子岛基地发射了“月球女神”探月器。从设备性能和探测功能讲,中、日两国各有千秋,然而从飞行器探测器质量上讲,日本较中国相差一大截。
日本的差距,主要是火箭差距,即运载火箭总推力和各个轨道的投送质量的差距。无论如何,日本也好,印度也好,总是想和中国拼一拼。日本运载火箭,最初买下了美国德尔他火箭专利,后来自己又研发了固体燃料推进技术。印度也在固体燃料上下过大功夫。我猜是因为印度纬度低,天气太热,很不适应需要低温的液体燃料火箭。
>
月女神月球探测器
无论如何,在航天探索上,各国走自己的路去发展,都是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促进。
可是,在航天竞争中,我们发现少了一个大家熟悉的身影。
那就是德国。
德国人提起航天也是黯然神伤。本来,在二战中,他们的布劳恩发明研制出V-2导弹,略加改进,就能发射卫星,当初布劳恩还有此计划。无奈战争失败,英国受够了V-2欺侮,坚决禁止西德发展火箭事业。而东德的技术人员,悉数被苏联掠走,帮助苏联搞火箭去了。苏联航天事业中,有德国专家一份贡献。
西德在美英法占领军控制下,任何军事科研和军工生产均受到了管制。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从波罗的海打捞出一艘旧潜艇开研自己本已熟悉的潜艇研究。这才有后来的209型和212型优秀德制常规潜艇。
那么,大型火箭和航天事业,对不起,没门。就连英法这样的二战战胜国,虽然搞出了阿利阿娜型大型火箭,却终究未能把人送上太空。德国,作为一个被束缚了手脚的失败者,那差距就可想而知了。
>
嫦娥一号
但德国人的航天梦并没有完全破灭。一些德国民间机构依然还在做出各种航天探索。德国的航空航天网站是办得最好的,所有在运行的人类航天器德国网站都给出了精确轨道。
本博客转载1979年某期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刊出的一篇文章,让大家对德国人的太空梦有所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