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国的间谍

(2007-09-02 06:41:25)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文化激旋
·文化激旋· 
 

I系列

秦国的间谍

 

宋宜昌

 

    但凡研究春秋战国史的人,几乎都注意到间谍问题,当时,各国互派间谍,各种间谍十分活跃。因为战争频繁,军事情报,外交情报,农业情报(某国的丰收和欠收往往决定别国对它是守还是攻),人才情报,君王和大臣的性格情报等等,都成为收集的对象。秦国的间谍是优秀的,其他国家的间谍也屡屡有杰出表现。

 

秦国的间谍

 

邯郸丛台

 

    《孙子兵法》专门编写有《问间》篇,从战略高度论述间谍问题。

    孙子云:“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即占卜),不可验于度(即猜测),必取于人,知敌情者也。(即取之于间谍)”

    “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宝。”

    “密哉!密哉!无所不用间也。”

    除了一般的战术性间谍之外,秦国尤其注重使用战略间谍。这种高级间谍并非《孙子兵法》中所列举的:内间、乡间、反间、死间、生间,而恰恰是堂而皇之的“人才、贤才”。

    实际上,对秦国最有用的就是各国投秦的高级人才。他们为秦国提供了无法估量的战略和战术情报。

    在没有纸没有书的时代,在使用竹简、木简的时代,在识字率约为千分之一、二的时代,人们所倚仗的,最主要就是记忆力。如果一个人记忆力极好,又能看到一点儿竹简文献,那么他知道的东西就远远超过周围人了。如果他再有个名师,像韩非、荀子之辈,那他的知识覆盖面就会令人惊讶了。

    要知道,那时候诸侯国的面积幅员不过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所谓大国强国也仅仅相当于一两个省而已。人口也不过十几万人,大国也就百八十万人。人民生活简朴,物质文化十分有限。一个大能人几乎可以把一国的情报全部背下来。那么这个贤士的价值就是无与伦比的。秦国启用这样的贤士来出谋划策进攻东方、东北方、东南方和南方,敌之情况当然像水一样透明了。

 

秦国的间谍

 

江陵,又名荆州城

 

    张仪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张仪,魏国人,早年因同苏秦跟随鬼谷子先生一起学习术业。苏秦认为自己的才学比不上张仪。请注意:这种中国古代最早期的学习班中,人才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苏秦和张仪,孙膑和庞涓都是同学同师。有点像现在北京八中招的“神童班”和中国科技大学的“超常生班”。当时一般学术领袖只招几个十几个门生,只有孔子有教无类,弟子三千。神童神师,可以想象学术水平是非常高了。

    苏秦深知张仪厉害,他相赵之后,用计眨张仪入秦,又暗中助张仪。使张仪念其好而不攻赵,圈套设计得挺复杂的。张仪穷困时在楚国受辱,入秦之后蓄意复仇。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重用张仪。作为回报,张仪一直希望说服魏国国王臣服于秦国。两代魏王都拒绝了张仪,都摄于秦国军威,不敢杀张仪。张仪时居秦时居魏,把魏国那点家当全给秦惠文王抖落光了。秦军不断蚕食魏地,魏国无可奈何。张仪既当秦相,又当魏相,玩弄魏国于股掌之上。这种超级战略间谍,不仅节省了秦军兵力、粮食,血战牺牲,而且破坏了魏国和齐、楚联盟,极大地扩张了秦国的利益。

    张仪为报楚国鞭挞之仇,两次入楚,欺诈哄骗,视若无人,连颇有霸气之象的楚怀王也被他涮得像小孩子一样。这种大腕间谍,你哪里找去!

还有商鞅,李斯,都是背叛自己祖国,投效秦国,成为风云一时的助秦统一的大人物。秦国从这些超级间谍中获得的收益真是大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