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做镜框》评课稿 萧江三小 黄小燕
(2013-11-14 13:22:53)
标签:
送教下乡教育 |
分类: 教学评价 |
《做镜框》评课稿
萧江三小 黄小燕
各位老师,下午好!
一、欣赏引趣,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这节课是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的积极情感。所以在课一开始就用一些自己做的各种漂亮的小相框展示给学生欣赏,并轻松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让学生自然地集中起他们的全部注意力,去学习,去探究。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胡老师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节约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本来在课开始,有利用课件播放各种设计新颖的相框让孩子欣赏,把这环节去了,留更多的时间给孩子动手创作,去完成他们独一无二的作品。让孩子的灵感在灵活的手中得以迸发。整个训练过程,老师恰当的组织好学生,以保证劳动实践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让学生在掌握原有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出新的创造方法,共同创造出新颖的劳动成果,制作出了美观、实用、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在本节课,胡老师都在用心地渗透着。当学生制作前,出示注意安全提示,制作中指导,激励学生个性化的创作,制作后进行作品展示,让生评价找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越高,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也带动审美能力的提升。虽然评价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于这堂课,我还有点疑惑,在劳动与技术的课程中,在老师扎实的讲解中该如何与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