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往事3——清水河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记录 |
1973—1974年,我在三姨开封的家里生活了近两年,在这里过了两个春节,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为了寻找这份幸福。今天,我又来到这里过年。半个世纪过去了,人健在,今非昨,童年的记忆依然清晰……
这张照片是我在网上找到现在开封的清水河。虽然河的两边多了些人,但是总体上还是50年前的样子。
清水河是开封东郊的一条小河。它是黄河的一个支流。它从黄河分离出来,七拐八绕地流到开封地界,在这个过程中它沉淀了黄河裹携的泥沙,越来越清澈,所以人们称它为清水河,它也是开封的水源地。供应全市人们的用水。
三姨的家原来距清水河有四、五公里吧。那时这里完全是一片荒芜之地、林胡遍野,小河的两边高的是茂盛的榆树,低的是密密的、黄色的、一人高的茅草。我和表妹、大表弟还有一些家属院里的孩子经常跑到这里游泳。那时根本不知道我们在这里扑腾的水面,之后会成为我们的饮用水。
三姨和姨夫要上班,没有时间带我们一起去游泳。我们经常是在放学之后的下午姐弟四人自行去清水河。那时这方圆几里之内都没有房子,更没有公交车。从家里要走差不多半小时的路程到清水河。然后钻到河边深深的茅草中去换泳衣,出来再沿着陡峭、突凹不平的河床一点一点移到水里。水面一共也就20米宽,最深的地方肯定是没过我们的头。到底有多深,没有人知道。但是下面是平坦的陈积的泥沙,人在里边一走,裹着黄土的水,就会混浊地一点一点泛上水面。表妹和大表弟那个时候在姨夫的调教下已经学会了游泳,他们是可以横渡清水河的,而我绝对是一个旱鸭子,和他们一起去清水河就是因为天气热,泡在水里舒服、凉快。小表弟当年也就是四、五岁的时光,跟着我们不是我们哪个人抱着,就是躺在一个同伴带来的充了气的汽车内胎上。他两个胳膊架在轮胎的一边,两只脚跟刚好放在轮胎的另一边,在水上漂着。一次他被流动的清水河冲到离我们很远的地方大呼救命,表妹和大表弟发现游过去把他连推带拽地弄了回来。现在想想才觉得挺惊险。那个时候我很羡慕那些能在水中自由游玩、游到对岸的人,他们时常游到对岸叫我过去。而我经常是站在河边的水中,身子浸在水里,头高高地扬着,只是在水中深一脚浅一步的移动,从来不敢想游到对岸,不管妹、弟怎么叫,不敢就是不敢。
只有一个周日姨夫带着我们一起到清水河,在姨夫的保护下我游过了清水河,可是还不会换气,只是扬着头,手忙脚乱地游了过去。虽然一直到离开开封我也没有学会游泳,但是对水的感觉、对水的感情就是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我学会了游泳以后经常对那些刚刚开始学游泳的朋友说,学游泳就是要多在水里泡,泡到时候就会了。其实我是在开封的那个夏天,在清水河里找到了在水里边的感觉。
想想那个时候我们真是幸福,自己没有想法、学校没有作业,家里没有限制、社会没有压力。真正的天真无邪。轻松、随意、自由、放纵,想玩就玩、想吃就吃,无拘无束。无知也无畏,从来也没有想过去游泳的危险,带着四、五岁的小表弟也没有顾虑到家人的担心。满心想的就是玩,没有人逼、没有人看、没有任务,也不用交钱。只有兴趣、爱好、天性使然,没有现在的各种“卷”,更没有所谓的“躺平”。
现在三姨家就搬到了清水河的边上。这一片已经建成了几个小区,房子连成了片,清水河已经成了水源管制地,更不允许下水游泳。人们要游泳冬天有游泳馆,夏天有游泳池。只是现在的人再没有时间,没有当年的轻松、自在,没有情趣。一切都变得很功利,把一件趣味性十足的事,变成了任务。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比我的童年。相比而言,我是幸运又幸福的。那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幸福,我们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开封的日子里。那是一段自由又自在的时光。
清水河,黄河的支流,是我游泳运动的发源地,后来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享受水带来的乐趣和益处,成为健身的一个重要项目,并能连续游上二千米,都是从清水河开始的。
开封的清水河,是我生命中一条重要的河,它清凉、清亮地汇入我人生的激流,成为我生活的重要元素,成就了今天的我。
前一篇:开封往事2——母校十中
后一篇:开封往事4——看电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