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乐臣
张乐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58,494
  • 关注人气:22,9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试教育的北大如何培养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

(2012-03-13 10:11:40)
标签:

两会

北京大学

雪山无尘

分类: 呓★锐评

应试教育的北大如何培养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

 文/张乐臣微博

 

    3月9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与网友交流时表示,要将北大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其认为这样的底气主要来源于四方面:第一是北大有悠久的历史积淀,第二是北大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第三是来源于国家的投入,人民的支持,第四是来源于国际上合作,帮助。

衡量毕业生的成就是有没有学生、有多少学生对自然规律、人类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创新起到了先导作用。

    周其凤说,一流大学起码有三个要素:一是大学之大在于教,即一流的教授和教学二是大学之大在于课,即常规课程要有深度和广度,能为学生提供任何感兴趣的课程,并且是比较先进或最先进的;三是大学之大在于生,即历届毕业生的社会声望和成就。

何为一流大学,至今没有标准答案。何为最好的毕业生,在当今就业趋势严峻的情况下,至今很难给人一个合情合理的答复。而我们苦苦奋斗了几十年,却始终没有迈入一流大学的门槛。同时,我们又在苦苦寻找迈入一流大学的秘籍,似乎也没有结果。

2011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所作的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只排第13名北大百年历史,却远远不及比之后起的香港科技大学。据了解,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伊始,就摈弃“官本位”,明确提出“教授是学校的灵魂”。香港科技大学一方面限制行政人员的权力,另一方面扩大教授对学校管理的权力。

大学如若不摈弃“官本位”,很难在学术上取得自由,更别提言论自由了。就拿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来说,不也是一位政客么。自己的身板都没有挺直,却总在纸上谈兵。大话每个人都能讲,如何去实践,关键还是要丢掉政客的帽子,去真真正正做一名“学者”,前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讲“身教重于言教”,身不正何以服众!

另一份数据显示,2011年各地的高考状元,北京文理科4名状元,上海、湖南等地高考的文理科状元,全部选择了就读香港的大学。香港大学在内地共录取的291名学生中,就包括北京在内的17个省、市级高考状元,而它招生之前就收到了1万多份来自大陆内地高中生的申请,升幅比去年增加14.8%。

    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南下,而放弃北大清华?一些在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介绍,香港高校的环境自由、信息流通自由、学术自治、国际化标准管理,给学生提供的资源多,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上也给了很大的自主空间。

    作为一名内地的大学生,却感觉不到这些自由空间,我问过一些同学,他们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大都笑而不语,试问,我们能学到什么?我们要做的只是保证考试不挂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能过关。上课倒不如在寝室睡觉,或者去图书馆自修,那些不知道用了几年的课件,仅把时间修改了。大学里为当教授不择手段,教授的学术造假、论文剽窃,“没4千万别来见”等雷人语言,让我们这些学生情何以堪。

    高校每年上演的“生源大战”,为抢生源,“北约”、“华约”、“同盟”在高考伊始搞起“三国杀”,又如何使得人们感觉到“大学”应有的风范?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北大除了大楼之大,校园之美外,所谓的大师除了几个呢?细细数来,令我辈叹服的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前辈,当今的北大“大师”恐怕都在为了自己的“家事”奋起努力吧。
    世界一流大学不是一蹴而就,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也并不只是口头说说这番简单。它就如中医,需要慢慢调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着浓重的学术氛围、人性化的教学体制和独特的办学理念的学校,而不是只有华丽外衣的空壳大学。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张乐臣

 

浏览更多文章,请返回博客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