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浪漫主义:一个时代的精神维度

(2008-05-28 19:20:45)
标签:

杂谈

分类: 艺术之旅

(转自中国美术馆官方网站)

浪漫主义:一个时代的精神维度

波尔哈德·麦茨

    “画家不该只画眼前之所见,而更应画内心之所见。如果他心中无物,那他就应该停止画眼前之物。”1德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这些既朴素又精辟的话语概括了现实和想象之间脆弱而辨证的平衡关系。而掌握这种平衡关系,探索人类内心世界对于所有浪漫主义艺术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自1789年以来,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欧洲数百年的封建社会体系的根基。旧的社会秩序土崩瓦解,但民主制度的尝试一开始就受到挫折,尔后伴随着断头台、拿破仑的扩张战争和种种残暴行径而结束。现实表明,许多人对大革命及其“自由、平等、团结”的价值的期望变成了泡影。

    在此之前,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质疑并打破宗教信仰的束缚,而唤醒个人更多地依靠自我的理性,冲破宗教教义和神圣职责的禁锢。个人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当时提出的这一理念直到今天仍是欧洲思维方式的基础。

    1800年的这次时代巨变在德国引起的反应不一。当时德国被分割成诸多王国,如巴伐利亚、普鲁士和萨克森,另外还有公侯国以及拥有经济特权的几个自由州邦。当时的进步力量虽然梦想着一个统一的德国,但是这个梦想持续到1871年才在普鲁士皇帝威廉一世执政时期变为现实。所以众多讲德语的更小的国家只有文化和语言的统一,而没有人们所梦想的政治统一。尽管如此,在艺术和文化上,德意志与法兰西、意大利等国仍有着密切的交流。

    “如果有人在德国从事艺术,那么相比起谈论艺术家,他总是更愿意谈论作家。在任何方面德国人都是理论强于实践。”2法国著名女作家杰曼·德·斯达尔这样评论她所游历的德国。被人们称为浪漫主义的反理性主义运动渐露头角:耶纳大学的早期浪漫主义者卡洛琳·谢林和施莱格尔兄弟通过诗歌和哲理推理猛烈抨击以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为代表的魏玛古典派。

    当时出生于柏林的少年诗人威廉·亨利希·瓦肯罗德、路德维希·蒂克以及冯·诺瓦利斯创作了许多狂热地推崇中世纪的早期浪漫主义诗作,比如诺瓦利斯的《夜的颂歌》。他们的作品关注国家历史,充满神秘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色彩。而阿辛·冯·阿尔尼姆和克莱门斯·布伦坦诺出于同样的思想对德国民歌进行了收集。

    这种传统随后立即成为绘画艺术的源泉和助推器。绘画再次回溯到早期德国的传统,特别是以阿尔布莱希特·丢勒和比德·菲舍尔为代表的纽伦堡艺术。同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其鲜明的形式和宗教的内容被作为理念和美学的标准。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在这些画家中则退居幕后了:因为他们的绘画更关注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而不再是以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为素材的传统宗教故事。

    风景画艺术到了1800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人们将自然看作是世俗城市之外的一片自由空间,一个与上帝与心灵交融的环境,一块纯粹而高尚的净土。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风景油画代表作《冰海》被视作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它描绘了一艘船消失在堆积的浮冰之中的景象。在浪漫主义作品中,船常常被看做是人生之旅的象征。画中广阔无限的自然与失落的文明融合在了一起,孤独与破败变成为时代的写照,而风景则成为这种涵义的载体。

    绘画艺术把风景作为主题,与哲学的推动不无关系。伊曼努尔·康德关注的还是伦理哲学问题以及对世界批判性的认知, 而弗里德里希·威廉·谢林则将目光投向了自然哲学。那时的诗歌与音乐创作也反映出这种趋势。罗伯特·舒曼在《苏格兰交响曲》中描绘了一幅音乐风景画,而弗朗兹·舒伯特的《冬之旅》则被誉为浪漫主义流派最动人的声乐套曲作品之一,它描绘出如冰天雪地一般的心灵的孤独。音乐作为一种与人类紧密联系的艺术形式,它对于绘画的影响不容小觑。

    除了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之外,艺术家恩斯特·费迪南德·奥伊默和自挪威移居德国的约翰·克里斯蒂安·达尔都有着相同的艺术理念。卡尔·古斯塔夫·卡鲁斯曾是妇科医生和宫廷医师,他发表的《关于风景画的几封信》(1819–1824)为风景画流派的分类奠定了导向性的理论基础。

    弗里德里希的这些作品充满宗教和爱国主义倾向,风格内敛且具有象征意义,将同时代人引向了一条生机勃勃的浪漫现实主义道路。卡鲁斯与弗里德里希都与当时最伟大的诗人歌德有交往。尽管歌德对菲利浦·奥托·容格和罗马的拿撒勒画派的浪漫主义风格不甚欣赏,但是他对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风景艺术还是持接受的态度。

    在浪漫主义流派的画作中,有一些主题总是反复出现。如原始的、令人敬畏的自然风景就是基本的素材。布勒兴几年前从柏林旅行至德累斯顿时看到了弗里德里希的画作,他根据自己对这些作品的印象创作了《冬日的山谷》。在这幅画中并没有出现人物,但是有两处地方能让观者捕捉到人的踪迹:一个是在前景中的圣母圣像柱,另一个是远处峡谷中的一间茅屋,从茅屋的两扇窗户里透出灯光。后者象征着尘世间遥远的希望,而前者死树旁的圣像则象征对天国的希望:两个希望都是如此遥不可及。冷冷的月光洒在岩石和积雪上,画面有一种舞台聚光的效果,这可能是布勒兴曾在柏林从事戏院画师工作的缘故。

    面对着拿破仑的战争,面对着四分五裂的德意志,中世纪这段早已逝去的历史好像是个精神安慰,让人们回忆起,这个国家很久以前曾是一个统一团结的国家。那些埋葬远古英雄的墓地上的巨石,正如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画中所描绘的那样,静谧而雄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些经常入画的哥特式废墟也让人们回忆起往日的时光,回忆起当时社会的和谐。卡鲁斯、奥伊默和弗里德里希偏爱描绘这些废墟,而柏林的画家兼建筑设计师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则更喜欢以充满幻想的笔触描绘建筑物。他笔下的中世纪的教堂建筑代表着理想化的国家形象,因为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这些建筑中融为一体,有所体现。辛克尔描画的仿佛是一座完美的教堂,在这座教堂里国王与乞丐、士兵与平民、穷人与富人都相聚一堂:他们想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国家。这一建筑也是对威廉·冯·洪堡的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的形象描绘。

    但是,有人物的风景画在整个风景画中还是占了最重的份量。就像慕尼黑所藏的威廉·冯·科贝尔画中的漫步者,或者路德维希·李希特的《峻岭中的池塘》中的攀登者那样。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在浪漫主义时期重新扎下根基。画中的人们不再只是为生存而忙碌奔走,他们结伴漫步或徒步登山,为的只是能处身于自然中。这一思想上的变化从那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它在绘画作品中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有关意大利的素材一直很受欢迎,因为在人们的想象中,这个南方之国总是跟温暖和自由联系在一起,就如人们在约瑟夫·安东·科赫的《苏比亚克的瀑布》中看到的那样。但是艺术家们也会涉猎希腊的自然风光,因为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最为专注希腊地区的画家之一就是卡尔·罗特曼。他既描绘了那里的大自然景观,又记载了昔日帝国(包括其衰落)的一幕幕历史。

    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起,艺术界开始掀起一股强烈的写实主义潮流。法国的户外风景画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卡尔·布勒兴的《眺望房顶》就是通过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从阁楼窗户上往外眺望的景色。浪漫主义绘画经常使用内外相互映衬的表现手法: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妻子充满渴望地眺望无尽的远方,莫里茨·冯·施温德的《晨曦》则是对焕发着清晨气息的大自然的问候。

    在为数众多的浪漫主义风景画中,艾尔瓦德·加尔特纳的《自由城堡的风光》显得明显地与众不同。虽然画中也有对看到的景物的细致描写,但是却没有了充满渴望的题材和大自然气息。这种客观的描写显示着,在世纪中叶,人们的生活虽然简朴无华,但是已经安家立业,城市在发展,能提供一定的生活水准。财富、美貌、文化体现着足够的价值,完全值得为之奋斗。如果用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名言“我们不应该只限于表象和肉眼可见的世界”为标准来衡量此画,那么加尔特纳的作品显然太注重反映表象了。但是它完全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意义,因为它表达了一种现代的乐观的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