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惜羽毛是一辈子的事

(2018-08-24 16:00:00)
分类: 生活中的心理学

人的一生应该有多个重要的关键期,比如少年时一定要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并且还要有贵人指路。

如果这一时期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且积累了足够的学识,还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

这一时期就很难有大的偏差了。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这是一个关键期。

还比如30到40岁的“立”与“不惑”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自己的根本世界观,决定这一生要怎样去度过。

我观察身边的人,很多人在30岁之后如果没有初步成功,士气就会下来,有可能一蹶不振接受了所谓命运的安排。

还有一些人过了40不再严格要求自己,采取一种放任的方式对待生活和自己的身心。

这一时期的人容易因为懈怠而半途而废,所以这是一个关键期。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阶段就是“亢龙有悔”,通俗的讲就是如何谢幕和放下。

人生除了普遍性的关键期之外,每个人还会度过一些“特殊时期”。

比如突然富有之后,比如突然落魄之时。

还比如一些人等待了许多年,始终未能如愿之后的哀莫大于心死。

等等。

这些特殊时期都会让一个人走过一段“黎明前的黑暗”,很多人在这一阶段没有迎来光明,而走进了歧途。

也许我们会问,对于那些终于实现了目标的人有黎明,那些最终也没能如愿的也有黎明吗?

应该是有的,正所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最后的黎明应该不是实现了什么,而是曾经经历过什么。

如果在经历万水千山之后,还有一颗干净的心,那不就是黎明吗!

但就是这样简单的追求,也许很多人都最终没能实现。

且不说为了五斗米折腰的事情时常会发生,一路上遇到的人性的考验、人情的关卡、人心的弱点、人事的繁杂就足以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了。

过来的人,能有几个。

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可以像阳明先生一样说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恐怕都是人生最大的奢侈了。

怨不得孔老夫子总是告诫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做人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把精神用在自己身上还嫌不够,哪有功夫顾及他人呢!

我们有时候会为别人担心晚节不保,却很少担忧自己遇人不淑。

这也算是一种黑色幽默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