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崔永元和冯小刚互肀谈危机公关的方法
(2018-08-22 16:00:00)分类: 生活中的心理学 |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令自己无法消化的外部刺激,也就是不良的生活事件。
这些不良的生活事件对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来说,就是不良的刺激。
大多时候我们都消化掉了,只不过消化的方式不同而已。但不论哪一种消化方式,还是逃不过两个分类:积极的和消极的。
比如,被人诽谤或者侮辱了。
有的人选择立即跳将起来,以一种比对方更加激烈的方式刺激回去。
有人采取“立地成佛”直面问题,勇敢的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对那些不客观的谩骂给予宽容。
可以说,一个人对待外部刺激的反应方式,体现了这个人的人格成熟度。
所谓各种心理疾病,就是没有办法消化掉外部的不良刺激,最后经过压抑、合理化等心理机制产生的心理症状。
我把这种现象叫做“权宜之病”。
既然有“权宜之病”,那有没有其他“权益之类别”呢?
比如“权益之死”、“权益之赖”、“权益之幽默”等等。
我想是有的,有些人面对外部的诽谤受不了,然后自杀了,这就是“权益之死”。
有的人用比别人更无赖的方式对待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久而久之形成“权益之赖”的行为处事风格。比如《水浒传》里被杨志杀死的泼皮牛儿,他就是以“权宜之赖”的人格特质做人做事的。
有的人用插科打诨的方式面对一些难缠的人和难过的事,这就是“权益之幽默”了。
我看过一些所谓专家写的关于危机公关的策略的文章,自己也曾经写过这样的自以为是的文字。
但今天回看崔永元和冯小刚、刘震云等围绕“手机”的事件,我不禁要想,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最好的危机公关的方法吗?
如果有,首先映入我的脑海的是:沉默是金。
既然黑的就是黑的,白的依然是白的,为什么我们要让别人相信是黑的,或者是白的呢?
别人的认为,和外部的认为能改变事实本身吗?
即便就你一个人知道事实真相,甚至连你也不知道,事实不还是事实吗?事实不会因为我们愿不愿意,知不知道而改变的。
比如,就算你向所有人证明了你是个好人,但实际上你真的做了坏事,你不还是个坏人吗?
我们要站出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是好人,是白的,不是黑的。
我们为了证明自己是好人,然后去做寻找一些别人是坏人的证据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呢?
我想它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围绕真理而展开的,而是为了心里的情绪或者外部的压力,又或者是眼前的名利。
如果不是为了这些,我们还需要为黑的去寻找黑的证据,为白的去寻找白的证据吗?
所以,沉默是最好的危机公关。
除非,背后另有隐情。
那么,除了“沉默是金”还有没有更高明的危机公关方式呢?
有。
我想它应该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其实,我们把有人类以来的所有厚黑学、成功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古今中外的科学、人文等全部的方法都拿出来,也顶不过一个“根本就没有”。
所以,最高明的危机公关方式就是打死我也不做,而不是打死我也不说。
然而,做人的难就在于没有人可以做到不犯错误,如果你真的做了又怎么办呢?
这时候还有一个危机公关的方法,就是:我确实做了。
用纸去包火,有时候是可以做到的,但必须要把纸弄湿。
可是,我们真的确定,要一直这样做下去吗?
这样的方式是我们最终要的人生和未来吗?
所以,我觉得黑和白是一种选择。
不是一种对错。
就如同好人和坏人是一种选择一样,不是谁天生的就是好人,娘胎里就是坏人,那是骂人的,不是事实。
当所有网友在站队选择的时候,所有当事人也一样拥有选择的机会。
让我们拭目以待,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