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孩子的教育不要与基因为敌?

标签:
教育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网校 |
分类: 生活中的心理学 |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从一个成语开始讲起。有一个成语叫“物竞天择”,也就是说在大自然界里面能够适应、生存下来的基因就会被保存;如果没有办法适应,在生物进化历程当中,在繁殖下一代的时候,就自然会被剔除。
为什么我们不是单软体生物而是雌雄生物?为什么人类要经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才能繁殖下一代?人类选择这一类的进化方式,是因为这种进化有一种能力:能够把不健康的、病毒的、不良的基因淘汰掉,在孕育下一代的时候,这些不良基因就被更新掉了。这就是物竞天择。我们第一个本能就是基因自动淘汰。
在人类进化历程中是有两条线,或者叫两条腿,一条线是内部的基因在不断的更新,把不好的基因都淘汰掉,这样实际是说“适者生存”,以适者生存的方式给保留下来;另一条线是人类在与外部环境的适应中努力向前奔跑。外边的这条线保持了和其他物种竞争的我们不会落后,内部这条线保持了我们自身的不断更新。
这就好比学生读书做作业,白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保证我在班里不落后,和大家一样卖力的学,但是我要想超过别人,就要在晚上的时候加班,多比别人学,这样的话,我就可以超过别人。所以白天努力奔跑,只是让自己保留在原地;晚上加班加点才是超越自我。
那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跟教育什么关系呢?比如说,人选择了这个基因,这个基因就是本能,最常见的就是我们说的“逆反期”,就是人类在进化的时候,刚开始在水里多少年,然后在岸上爬行多少年,我们爬行完后,我们又直立行走多少年,直立行走之后我们又学会应用工具,学会应用工具的过程中,就是有创造性思维出来了,有想象力出来了,这个基因进化就开始厉害了,走向文明了,开始应用火,应用工具了,开始有了文化,有了符号,有了图腾,有了崇拜,有了意义,有了建构意义的这种能力,这一系列的过程,最后被压缩成很短的时间完成,压缩成多长时间呢?我们在母亲肚里“怀胎十月”,也就是九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就要完成。
我们一生要住三个地方,一个是妈妈的子宫,这是我们第一个家;第二个是在我们出生之后,生活在这个世界;第三个就是我们埋在地下,住在墓穴里。
住在第一个的地方,那十个月时间其实是完成人类进化的几十亿年,几十万年,那个过程全部是在从胚胎开始,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开始,就是重复一遍人类进化的历程。精子首先是游过去的,对不对?游过去,它要发育形成胚胎,这个过程当中是几十亿年的历程,是很长时间了。然后开始有四肢发育出来,然后开始有大脑发育出来,这是漫长的进化历程,都缩短了,等于过去几十万年,在这母亲子宫里面,就是几个月几周的时间就完成了。所以这就是进化的这种能力。
出生之后要经历一个爬行的阶段,我们大家都知道,婴儿在爬行阶段,是他小脑发育最快速阶段,而小脑是运动知觉的平衡,运动感知觉的平衡,使他长大以后,不会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人,不会是一个晕车的人。而我们今天很多人晕车,小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违背了自然进化的规律了,与基因为敌了,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孩子所有的在发育,在过去人类进化的几十万年几十亿年所有要经历的发育阶段、进化的阶段。要在子宫里边的九个月以及出生之后的十六年的时间里边,应该说主要的就是出生之后的三年到九年的时间里面要完成。这个时候不让他去完成进化当中一系列的应该完成的体验、行动、行为。比如说不让“爬行”,就把他绑在身上,因为爷爷奶奶带着就把他绑在身上背着。这个小孩没有经过爬行的阶段,以后他的小脑感觉统合失调;比如说他要自然的分娩出来,结果我们把他开刀拿出来,结果他的患“多动症”比例增高。这就是与基因进化为敌所造成的结果。
所以我们渴望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生物,首先要保证他在生理上是健康的;在心理上是健康的;在竞争上面是有优势的。
可是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我们违背了基因进化的规律,与基因为敌了。所以好多原来我们进化当中有的本能没有了。他要通过和别人竞争,竞争当中他要产生成功感。然后确立自己的价值和自尊。他要通过在竞争当中产生挫败感,而去重新去定位自己的羞耻,定位成自己提升自己的坚贞和意志力。
但是我们因为不让他参与这种体验,我说的这种体验就不是身体的互动的,而是人际关系。所以我们小孩子没有朋友,不让他交往。所以我们在长期的进化当中的那些本能都不能得以展现。于是就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于是就会出现就是过度控制。
所以大家请注意!我们做亲子教育、青少年心理教育、心理咨询辅导。来访者有三分之一的问题,甚至是二分之一的问题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而不是原来就有问题。
如果按照他自然的生长,我们只是陪伴和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一些需要和满足的话,很多孩子都会渐渐的长大,而且是很优秀的。但是因为我们在这里的就是“这样一搞”“那样一搞”。这就好比你种了一个花,你就看着它给它浇水给它阳光,就可以了。但是你今天摸摸它,明天抠抠它,后天剪一剪,大后天干一干,最后毛都被你摸掉了。这就是我们很多时候说:问题都是被搞出来的,被家长和学校外部的环境搞出来。
所以为什么说孩子教育不要与基因为敌呢?就是顺应大自然进化的智慧,这是你改变不了的。
我记得我在2010年写过一本书叫《谁在掌控你的人生》,那本书里面有一个章节叫:“不要期望太阳像你想象的那样升起”。为什么会有这一章节呢? 我有一次登泰山要看日出。登泰山看日出所有的人都是三、四点钟都起来了,都奔到那个最佳的观日点去。但是大家都不敢确定,今天太阳会不会出来。我们就在等,等到最后太阳没有出来。但是呢,因为发现没有人在那里骂太阳:“怎么不出来”?“为什么不出来”?没有人。大家都觉得这是大自然的自然选择和发展。今天不出来,它是非常正常的;出来也是很正常的。出来了我们就高兴;不出来我们也拿他没办法,至少我们拿他没办法。我们也不会气馁。所以大家都会接受自然界的这种变化。
当时我就很有感触。我当时想:为什么很多的人在现实中不像观“日出”这样的一种心态,这样的一种方式对待外部的大自然的变化呢?我们对待大自然当中的所有“人”之外的物种。比如说一棵树,一个太阳,一朵花,我们都会怎么样?非常客观的接受他们自然的生长。但是惟独对待身边的人和孩子我们不会。
我们不会对我家院子里的一棵树,今年他长这么粗,然后我跟他说:“你如果今年不长这么粗,不长那么高我就揍你。”我们不会的,因为我们知道这样子是无功的。我们对待大自然的生物,除了我们的孩子之外,我们都是可以客观接受的,接受客观发展的,但是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不会。
当孩子突然之间出现喉结、出现胡须、出现月经来,我们都觉得很可怕,我们都觉得很焦虑,我们都觉得要马上处理。我们没有像对待太阳那样,我们也没有像对待一棵树那样,这个中间是有一个很大的差距的。所以各位想一想!于是我们就会做干预,我们就会做调整,我们就会去阻止他们。我们也许会成功,但是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上面有一部分被压抑了。
所以,作为家长或者是老师,我们要认识到人是进化当中“物竞天择”水平最好的一个生物。我们要相信基因进化的选择,而不是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相信孩子一定会有更好的自己和发展。 一旦我们认识到了教育就是要与基因进化同行,我们就不会做过多的搞事情的行为。我们也就不会站在基因的对立面。
只要大家之道这些道理并且领悟到,行动到,你的幸福感会提升很多,你身边的人也会有很大的一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