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如何帮助孤僻的孩子?

标签:
教育韦志中心理学 |
分类: 心理学堂 |
孤僻的孩子缺少什么?
这些不合群的孩子,孤僻的孩子,有戒备心的孩子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
但如果我们用“问题模式”的方法,往往效果是不太好的, 因为他们的心理创伤已经造成了。
我们应首先来看,通常留守儿童缺失了什么?
—— 他们缺失的是热情,缺失的是活力。那么我们想要帮助他们,就在这两个词上面,在这两个品质上下工夫就好了。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帮助我们的孩子去提升他的热情呢?
留守儿童他们本身是有孤僻性格的人,那我们就不要再谈孤僻!
我们也不要追问过去发生了什么?不要问他的性格到底从哪里来?怎么产生的?
我们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去提升他们的热情!
2
孤僻的孩子需要什么?
热情是一个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热情是一个人的积极情绪,是他的活力。
热情可以对抗他的不合群,对抗他的孤僻,对抗他的漫不经心。
这就像种庄稼,田地里杂草非常多,杂草就是那些不好的情绪,不好的个性,不好的行为。我不管它,我只管种庄稼。让麦子谷子肥壮地先长起来。
孤僻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 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热情!需要我们做一些积极的行为,而不是关注他们消极的问题,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会更好一些。
他们是未成年人的孩子,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爱好的。要提升他的热情就要找到他个性的关注点。
因为不管他经历多少苦,不管他身边的环境,社会环境,信用环境多么糟糕,现实生活中一定可以有激起他兴趣的方法的。
我们就让他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或者你就带他去做这样的事情,重点是让他们去参与!
3
如何帮助孤僻的孩子?
一个班级里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他们都缺少热情和活力,是孤僻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呢?
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体验式心理技术,安排一系列提升和激活学生们积极情绪的班会活动。
一说积极情绪,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抽象,简单理解就是兴趣、爱好、自豪感,这些我们是可以通过带领他们去做一些事情去实现的。
当然也不能说,希望一堂课就可以让孩子马上好起来,这也不现实,重要的是要定期去做。
体验式心理技术的班会不是对他的优点加以肯定,因为那是空洞的,只是认知的一种强化。
体验式心理技术的班会就是要让他去做一些事情,一定是要让他体验到而不是让他知道,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一个人的心理。
你“让他知道”,可能和他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让他体验到”才是和他有很大的关系。
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我们的技术里边有一个“鼓掌技术”。我问孩子们,你可以试试去做,看看一分钟能鼓多少次掌?
孩子们首先自己会有个预估,有人说五十次,有人说六十次,有人说一百次,接下来就让大家实际去做。做了之后,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超过了预期。
这个鼓掌的行为是什么?就是体验,是他自己身心灵参与的一次体验。
体验之后,他感受到“原来我的认识和我体验之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会使他的情绪发生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过去普遍认为的要多对孩子鼓励、认可,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这可能还都停留在较浅显的认知教育层面,而不是让他自己发自内心体验到的。
当人的积极行为提升上来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积极行为非常重要。
可能有些人会有疑惑,积极行为真的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吗? 这就像是问“我们是因为恐惧才会发抖?”还是“因为发抖才恐惧呢?”
常识告诉我们,我们是因为恐惧,所以才会有发抖的行为表现。但同时现代的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证明,我们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发抖”这个行为,而让我们心里产生恐惧。
所以进一步说,积极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消极的行为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我们说一个孩子孤僻,解决他的孤僻是解决不掉的,因为我们过去欠下来的债,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方法就是让孩子有热情,提升他的活力,就是让他做积极的行为,使他产生积极的情绪。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留守儿童逐步改变孤僻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