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第二十一门课程介绍:心理学与中国发展


标签:
积极心理学 |
分类: 心理学堂 |

在心理学与社会大众需求之间有一条河,我们要在这条河上修建一座大桥。桥上有三条路,一条是心理教育,一条是心理技术,一条是心理文化。如何做到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就是在这条河的两岸奔走,把心理科学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对岸,运送到人民大众中间去。
——韦志中
学完课程我能收获到:
1、中国心理学的现状和未来。
2、中国心理学如何服务今天的社会,我们自己应该、可以做些什么?
3、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一个指引。
大家好,我是韦志中,今天介绍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三十六门课程之心理学与中国发展。
我手上这本书作为课程基础,是心理科学前沿系列的传统类别,这门课的主讲不是我,是心理学界的前辈,比如书的两位作者彭凯平和钟年教授。
这门课的意义在哪呢,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即便是“让更多人受益”、面向人民大众的的心理学,也应该站在科学角度和更高的视野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讲授课程。首先目标指向要和社会需求吻合;来学习的大部分是心理学的工作者,或者转向自身探索、要求自我成长的人,又或者是要改善自己问题的人。因此设置了几门提升学员科学素养和眼界的课程。
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这门课开设的目的是让学员了解心理学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引导学员思考如何使心理学更好地应用、适应社会。
《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这本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起源于八位心理学家前辈——王登峰、乐国安、石铁、许燕、金盛华、钟年、梁觉和彭凯平教授发起的“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我有幸参加过,据我所知目前主要在探讨“中国的心理学向何处去”,学者们站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我认为这其中一定包括中国的心理学如何更好服务社会。社会的需求如何呈现?又该如何回应?因此大众心理的路线恰恰回应了这一点,具有思考价值。
(韦老师在心理行业发展论坛作报告)
无独有偶,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白学军教授,去年在天津师范大学主导的由心理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心理行业发展论坛”,期间,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作为协办单位参加了此次论坛交流。之后今年6月,我又被邀请将要去参加第二届该论坛交流,今年议题之一便是成立心理行业发展专业委员会,这是一个好现象:民间组织在探索,高校学术组织在积极推动,一些有识之士亦在支持,希望中国心理学(社会组织)走入到民间去服务。
比如刚刚提到广州市心丝带志愿者协会,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韦志中大众心理学课程设置了心理学社会组织的发展。我个人更主张建立独立的民间基金来进行物质支持。因此网校成立之后,我计划成立心丝带心理学基金会。我借此次录制课程介绍的机会第一次向大众和同行提及此事。
我一直希望成立心理学的基金会,之后由基金会推动心理学公益事业的发展、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学科研究以及服务民众的项目。网校成立之后会分拨出一部分资金来成立心丝带心理学基金会。
这里我正式向大家表态:希望我们由心理学基金会支持各层社会组织,团结更多心理学爱好者、有识之士,来推动心理学走向民间大众、走进各个角落!韦志中心理学网络学校只是“教育”一个方向,以后会有更多方向涉及更多领域。
希望大家喜欢这门课,共同探讨、研究“中国心理学向何处去”?
谢谢大家!
欢迎报读韦志中心理学网校2016-2017“大众心理学专业”。
报名请联系全国各地辅导员!!!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