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第十九门课程介绍: 舌尖上的心理学

(2016-06-21 15:40:36)
标签:

积极心理学

教育

网校

心理

分类: 心理学堂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第三门课程介绍:向西游记取育儿经

 舌尖上的心理学  课程介绍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第十九门课程介绍: <wbr>舌尖上的心理学

学完课程我能收获到:

1、在韦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如何做菜;

2、从自己喜欢的食物中探索自己的心理世界和潜意识;

3、如何学习到享受和美食互动的乐趣。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第十九门课程介绍: <wbr>舌尖上的心理学


民以食为天

大家好,我是韦志中,今天介绍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三十六门课之舌尖上的心理学,和“吃”有关的。

这几年有个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非常火。而微信朋友圈晒图也很多关于“吃”的内容。中国的“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中国“核心文化”的组成部分。所谓“民以食为天”。

食物和心理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写过一篇文章“舌尖上的心理学”在《幸福干预—一生受用的26堂幸福课》里引录过。


具身认知心理学

有种说法,人有三个“脑”:一是颈部以上理智的脑;二是颈部以下腰部以上情绪的脑;第三个腰部以下原始本能的脑。这是一种全局整合的思考方式,是“具身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不再单单认为只有大脑才有思维能力;主张脑是由神经网络信息系统关于认知的加工和处理;强调机体与大脑的联结;承认身体对信息的记录、情绪的生理反应等。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在不断证明这一点。

禅宗的修行者会“过午不食”,不食过于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肉类、辛辣等,因为它们易激活被身体记录的生理反应,引起情绪,对集中意念冥想打坐造成干扰。比如参禅讲法时,肠道各种声响和感受。

又比如,饥饿的时候思考最高效。

因此食物和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

再者,人类成长中几十年的时间,消化系统对食物的信息是有记忆的,比如胃。我最爱吃面条。有人酷爱火锅。而这种热爱已经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食物背后的意义、象征;可能代表那段时间你的信念,或者你和一些人的关系和情感。

因此,在用食物做心理治疗的时候,我们发现当事人的胃有很多的记忆。记起某一种食物,然后从这种食物打开他的味觉和记忆。我前几天和朋友吃饭,他也有思考:“我专门点一道菜请大家吃,为了让大家记住和我的交集”。于是,他点了特别爽口的豆腐,大家一起默默品尝,最后竟然都很容易记住他了——你看我今天就想到他了。这一点蛮好用——通过食物来记住他,这个过程也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这门课我们会从三个方面来讲解。第一,具身认知的理论——食物和情绪、认知以及自我的关系;第二,打开曾经食物的故事记忆;第三,制作食物中的心理活动变化和自我成长,食物作用在心理上的疗养。

前不久,我在家里邀请同事一起煮饭、制作美食。在包饺子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因为不会弄)很粗鲁地对待我的面团、搞的七七八八不能吃。我很心疼地讲:“我来弄”,然后我轻轻地把面条拉出再细心地搓好大小,压成薄片。我就感觉到自己对面团的情绪联结,我对它的细微触感,水分含量的认识等,然后我作用于它的力道等等。就像火隔着容器对水的作用(明火煮水),变得和谐、可用。很像阴阳、冷暖、水火等,两极的交融、和谐,共处。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第十九门课程介绍: <wbr>舌尖上的心理学

舌尖上的心理学体验

制作食物非常有意思,这门课设计的也很有意思——我们要亲自下厨,在饭店的后厨邀请嘉宾一起体验并交流,同时又调养身心。

我和第一届研究生班的同学们,曾经在山庄的厨房,每个人从家乡带来食材,比如河南铁棍山药、云南野菜,当地特定制法的烧鸡等,一人制作一道菜。最后满满一桌五花八门,对自己的菜分别用艺术表演来介绍。这个过程很新奇。这是我早期创设的团体技术之一“家乡美”。里面包含食物的制作、群体的合作动力场等等因素,是文化的利用和整合。

而我的学员们,我们将享受怎样课堂呢?一定会有现场做菜的环节,教大家做一样菜。(笑)很多饮食节目“天天饮食”、“十二道锋味”等,而我讲授这堂课,不止作为心理学工作者,还是烹饪师的身份——我是有国家二级烹饪师资格的。

《舌尖上的心理学》这本书正在创作中,欢迎热爱美食的人士同我一起探讨。

我有学生在开餐饮连锁店,我出主意说,主题“记忆中的菜肴”,比如“外婆的味道”——每人都有外婆和过去,食客在吃菜,品的却是回忆和爱。

饮食、戏曲、武术还有汉语言、中医等在中国文化中根植很深。我很幸运,2015年跟着妈妈,她喜欢听戏,我也听,豫剧、曲剧、河南梆子等地方戏,后来也听京戏,自身有一定感触;少年时期有幸拜过师傅学习武术,有一点功夫;就业时学了厨师,在大酒店里掌过厨。这些对我今天从事心理学帮助太大,比如对一个人结构式的思考等。上课的时候再和大家分享,让“吃货”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你会发现心理学家是怎样做菜的,这里面又有什么讲究。欢迎大家申请这一门课的嘉宾,也许会找电视台做一档节目播出来。

今天已经第十九讲了,我这里重申一遍介绍的缘由:为了更多的人了解、报读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的大众心理学一年的课程。我们的具体课程在9月1号开学之后才会更加丰富、有趣——去往各地进行各种有意思有意义的课程的录制。我给心理学的定位是“玩”而不是被它玩。应该好好享受学习的过程。我觉得现在一些心理学者被心理学“玩”焦头烂额的。很多项目,比如心旅伴都是在“玩”的。学习是享受的过程!

欢迎大家报读!谢谢!


欢迎报读韦志中心理学网校2016-2017“大众心理学专业”。

报名请联系全国各地辅导员!!!

欢迎关注: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第三门课程介绍:向西游记取育儿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