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第十七门课程介绍: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技术


标签:
积极心理学教育心理网校 |
分类: 心理学堂 |

大家好,我是韦志中。
今天介绍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三十六门课之一第十七门课——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技术。
这是专业心理技术类课程,也是课程体系的核心——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因为到今天为止,我出版的所有著作——团体心理咨询在社区254模式的探索、在学校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及在其他领域的探索,都是源于07年写成的这本书《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这本书出版之后基本沿着它的道路实践,一直走到今天。立足于本土的会心团体是指走人本主义的路线,在本土的背景下开展的团体心理咨询。
心理学加互联网的突破
回想过去,从未通过网络进行过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课程。我第一次通过网络讲课是在2003年,这些年来,还有最早期的“呱呱”、“UC”、“QQ远程”,以及其他网络课堂平台。我有这样的心理观:我做的很多课程是地面(即面对面的)、体验式的团体技术;而以互联网为媒介,因为看不到受众,没有办法把这门技术的优势体现出来。因此这是我虽被多次邀请,却一直坚持在地面开展的原因。
然而这一次的网校的形式提供了新的可能,优势在于技术。即所有课程基本是以具体的操作为主、而不是空谈理论。这次能够使用互联网的直接原因是,经过探索之后,通过在地面招生、带领学员体验实践并通过网络直播或录播的形式是可以达到预期的。
其实远程课堂即便不在地面现场,依然可以通过在线学员的同步远端听课来形成学习氛围的动力场。
以前有过尝试,当我们在地面做演示课程的时候——比如做一項技术的体验,远程学员需要提前安排好独立无干扰的时间和空间、准备课程可能需要的工具以及适宜的心情;这样地面学员在现场体验,远程学员按照同样的设置也可以进行操作并达到类似地面的效果。我把它叫做“体验式互联网模式”。即不在现场、远程教学的模式也可以达到体验学习的效果。
以前一直没有把握尝试把精简的技术放在互联网上来传播,终于在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可能得以实现。
《本会团体心理技术》是最精炼、核心的技术课程,融合了我多年精熟操练的经验、详实丰厚的理论基础,可以全方位体现出督导、实践和原理等多个方面。20学时的课程,加之互动作业等环节甚至可以达到总学时近30学时。而它以马拉松式持续却浓缩的呈现,非常有利于学员稳定的吸收回顾,其实比地面三天18学时的工作坊的学习效果还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课程中我们通过地面演示的直播或录播,供给广大学员观摩和学习。
对于这门课程,很多人请我去地面讲授课程,而我都一一回绝了。
系统学习一门技术,需要综合考虑一系列的课程,比如教育、成长、治疗等等,因此需要分阶段耗长时的学习。而我则考虑要在同样的时间内更有效率有效果得传授给更多的心理学同行有用、实用的帮助,不管技术还是理论,都因此而受益。这也是我办校的初衷,对此也很有信心。
《本会团体心理学》这本书在当当网的排行榜上面,近几年,(一部分原因)欧文亚隆大师主张的人本存在主义在国内的热袭,以及樊富珉老师在“团体技术”上的积极推进等,使得团体咨询技术为心理教育和社会应用发挥出重要贡献,也因此吸纳了该技术的大量追随者和研究者,并投身于企业、学校、社区以及临床咨询等活动中,这也是开设这门课的原因之一。
在此之前我们录制了十几讲课程,作为甜品为大家奠定兴趣基础。而作为硬菜的“本会团体心理技术”将会给大家呈现我是如何具体一步步操作的。我相信这样才会有效果,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大家看了一定会拍案叫绝的!因此我着重介绍这门课的形式,并解释“体验式互联网模式”的价值。
谢谢大家!
欢迎报读韦志中心理学网校2016-2017“大众心理学专业”。
报名请联系全国各地辅导员!!!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