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第十五门课程介绍:二十四节气心理建设的方法



1、学习每一个季节可以做的心理养生和心理建设技术。
2、运用这些技术帮助自己的生活和家人,提升心理幸福感。
3、透过该课程提升向传统和大自然学习的能力。
大家好,我是韦志中。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韦志中网校三十六门课程之一的第十五门课程。第十五门课是个人心理成长,也可以称为个人的心理建设和心理养生。
这门课程是二十四节气心理建设的方法,也是我之前在临床心理咨询中做的一个研究和探索。一些人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因为没能做到与时间同行,没能与周围环境平行互动,即没有活在当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问题。然后想到了中国文化里面的二十四节气——应用于农经,即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当中,发现每个季节都应该做每个季节应该做的事,如果这个季节你没有做,下一个季节就会糟糕。比如春耕没有播下种子,秋收的时候就没有收成。由此,在每一个季节,要做一些跟身体有关的事情,比如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夏天要吃姜呢,中医的说法是有利于身体的和谐。由此来看,很多心理问题是因为没有与时间同行。我们能不能够在二十四节气—这种传统文化深邃的思想里面找到心理养生、心理建设呢?
于是我在临床心理咨询中探索,发现是可以的。比如说,有些人得了抑郁症,平时很难精神起来。那么可以让他在每个节气做这个节气应该做的事情。当一个节气做一件事情、一个节气做一个行动、一个节气做一項计划地这样完成,那么一年下来,二十四个节气过后完成了二十四件事情。这二十四件完成之后,其实这个人的心理就得到了很好的建设,实现了心理养生的目标。
进一步探索之后,我创作了一本书——《二十四节气心理建设的方法》——正在出版中。这項内容,我写了一篇论文并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做了报告,主题是《二十四节气心理养生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探索》,即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去探索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心理建设的技术。比如立春的主题是立志,“一年之计在于春”,即在春天的时候,给自己做一个年规划。在这个节气的时期想这一年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实现,并且给自己做一个具体的规划。这样一来,这一年的目标是不是更清晰了?那么在每一个季节,都要做一件事情。比如谷雨季节,这时谷子种到地里了需要有雨水的滋润,但是这个季节往往是比较潮湿而且雨水较多的;那么在这个季节,人的心理是不是也容易潮湿呢?人的心理和外部的环境是有互动关系的,所以每年这个节气是抑郁症的多发期。很多人会有问题来咨询,然而在某些时期,问题就会比较少。所以谷雨的节气可以主张做一件事情——晒出干爽好心情!课程大纲里写到,“晒一晒自己真正的心情”——当然晒心情有具体的方法。
这门课程,实际有二十四个心理技术。每个节气里教会你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完成——其实就是一项心理技术。也可以理解为,每个节气都有一个“心理处方”,在这个节气去做这件事、完成这項技术并实现其计划,是服下这个“心理处方”。于是有一年的时间来实现和自然同行。
不同的行为适应不同的节气,由此以往身心和谐。所以这一门课,非常有利于心理成长、心理建设,而且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做到。因此把这二十四个节气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并且按每一个节气去落实,就等于接受了一年的心理辅导。
我之前把这个项目设置为心理顾问,有一些人的问题可能会适合用这个方式去解决。我建议他们接受我一年的心理辅导。这一年的辅导就是指导他们每个节气的时候去做一件事情、做一个行动。很多人的问题在哪里?他知道的多、体验的少;知道的多、行动的少;很多时候需要行动却没有行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做到了就会完全不同。
刚刚我打开手机是在看当时做报告的PPT。这样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迁移——本来二十四节气用于农经,即指导农民每个节气做什么事情;而现在二十四节气又可以用于养生的,即身体的经。(中医讲)在每个节气为了适应身体的健康而去做什么事,(心理学)迁移后,就是每个节气应该做哪些心理建设、心理养生的事。于是我们做了二十四个技术,每个技术在一个节气运用,这就是这门课的核心。
我特别强调,如果大家关心自己的心理建设、心理成长,希望自己的身心灵更和谐,那这一门课是很好的!期待和大家一起在这门课中完成心理成长!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