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师的个人成长目标


标签:
教育韦志中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学校心理 |
内容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师,就是把自己放到了镜子工厂里,无论低头抬头,只要眼一睁开,就要直面自己。这一集,韦老师用韦式风格生动地跟我们描绘了成为优秀学校辅导师的成长目标。异常精彩,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都不容错过本集!
学校心理辅导师的个人成长目标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学校心理辅导师的个人成长之路。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就是我们心理辅导工作者在做一些心理学的事情的目标,比如学习的目标、工作的目标的时候,会有一个三位一体需要注意。比如说我们自己能做的、学校需要的、还有我们内心愿意的。这应该说做每一件事情,或者我们职业的导向、学习的兴趣,都会跟这个三位一体是有关系的。我们发现有一些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会不经意的就是“我愿意”。内心里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都会有自己的需要,那么他就可能会围绕自己内心里面的需要去做。比如有些人说“我就喜欢当幼儿老师”,有的说“我就喜欢当医生”,这些可能都和他内心里的某些故事啊,情结或者意义啊甚至是经历的事件是有关系的。可是我们看到如果说需要的我们不去做,我们按照我们内心,有时候就会一厢情愿。所以这社会上就有很多的咨询师抱怨说“我们现在赚不到钱,做不好”,我们只要用这个三位一体检查一下,就会发现,实际上是他自己总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愿望去做,但是社会并不一定需要。所以这个排序很重要。排序的话呢应该说我们是“我愿意”排在最后,那么“社会需要,学校需要”排在第一,“我能”排在第二。我们围绕着需要去做事情,去做专业的研究,服务。今年正好学校里面流行学生们需要这样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需要这方面的服务,那我们就围绕这个去学习,而不是我内心想要去怎么样。这个是目前可能存在的一个主要现象,更多的排序主要是“我愿意”、“我能做”、“学校需”或者叫“社会需”。这反过来一反一正的话实际上我们的工作,或者我们的职业生涯,在成长上面就大大地被阻碍了。那么造成这样的就是有时候排序出现一个南辕北辙的偏差的原因是什么呢,可能就是我们内心里面的一些自我的部分没有满足,比如说我们过于自卑,当然我们就要弥补这样的一个自卑,寻找自尊,是吧。那么我们过去有一些愿望没有达成,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去实现这种愿望。但是有时候我们不知道的。我们做心理学的人呢经常要去做一些扫盲的工作,要去面对自己。
所以今天我觉得我们谈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我们谈一下就是我们技术和个人成长哪个重要?在我看来,我从事十几年的心理咨询来说,我觉得技术远远没有个人“你是谁”重要。用一句话来说,“你是谁”要远远比你运用了什么技术重要。可是我们有时候呢,现在可能花在学技术上的时间呢要比花在自我成长的时间要多。这有两个原因啊,一个是自我成长可能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它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另外一个呢就是,因为你在学技术的时候他只是去学习而已,但是要自我成长,心灵的话呢,我总是要面对一些自己看不见的,或者看见了以后不敢面对,不愿意面对的一些事情。这就是心理成长的一个难处。第二点呢我想说一下就是,成长不要舍近求远。你看现在好多心理学的学习者呢,他就是要到外面去学习很先进的学习技术,要追随所谓的某一些名师啊去跟他,甚至是一些偶像的形式在像那个明星追星一样的方式。可是我们想象一下,真正使你成长的,应该说帮助一个人成为自我的,成为完善的人应该是从自己的生活当中(学习)。我过去我在工作坊当中就遇到这样一个(例子)。我在山西晋城有一次上家长工作坊,三天的工作坊,一个成员,男性,他就画了一幅画给我看。他说“韦老师你看,我们的家庭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墙上挂了一个钟表,十二点。一个女人在床上看电视,电视上写着如何教育孩子。锅里面没有饭,孩子坐在床上哭。一位先生提着包从外面回来,他说我的太太自从学了心理学,我的家就这样了,没人管了,就把自己的生活给丢掉了。
所以他说起这个话,我们就觉得这是真的,不能够学完心理学以后呢,结果把我们的生活丢了。因为生活可能才是真正的道场,才是真正的帮助我们去完善的。这就不要扯一些舍近求远。另外一个是成长可能从身边的关系开始。因为我们做心理学,很多人你会看到,都是在工作坊当中谈到,是和爸爸妈妈的原生家庭的关系出现问题了,对吧,很多都是这样的事情。可是呢好多人他始终不转身去跟爸爸妈妈相处,甚至逃避,不回家。然后等到爸爸妈妈老去了,他才开始想起。平常他就去研究什么关系,这关系那关系、客体关系自体关系。研究了那么多的关系,你身边的关系你都没去好好地经营,这不就是舍近求远吗。当年的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在他的作品里面都谈过说,你不用南去烧香北还愿,在家中就有一对活佛在堂前。所以你访遍名山大川去拜佛,也不如去拜你的高堂啊,拜你的父母啊。所以有时候我在咨询里面我会调侃说,像你这样的问题,什么都不要做,回到家里跪在你的父母面前,然后嚎啕大哭一番,然后连叫十声爹和娘,你看看你的心情会怎样。你只要不逃避,你只要把自己的自尊,所谓的面子,还有一些放不下的东西放下,你一切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所以这是第二个,就是从家人,从关系,从身边的关系入手去成长。那第三个呢,要自省。心理科学1879年,这才100多年的历史,没有心理科学之前呢,我们人类靠什么去管理自己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呢?应该说我们过去的人的那些文人雅士,甚至是普通的老百姓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管理,都比今天的人丰满,对吧,都比今天的人饱满,丰富。那个时候他们可能,儒家靠的是什么?儒家靠的是自省,那么道家靠的是无为,是顺应,是观察这个自然。那么佛家靠的是领悟。那我们讲,不管是哪一种,条条大路通罗马,佛说,修行有四万八千种法门,应该说有各种各样的法门。那自省呢,可能是一种君子成长之道了。就是你每天想象一下不断去看自己哪些地方需要去改进。再糟糕的人格,再不完善的过去的创伤和挫折经历,只要你不断地去反思,你走三步退两步,成长是一个这样的过程。你觉得很好,我有进步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你又发现你又退步回来了,可是他退回来跟原来那个时候已经不是你了。这已经不是看山是山的第一层面了。也就是说,成长是个走三步退两步的过程。我们通常说:智者无忧。当你知识学习得多的时候,腹有诗书气自华。多学习,多去自我领悟,这个可能是除了心理学之外,是吧?
当然心理学它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要你直面,可是自省是很重要的。从渐悟到顿悟,像我们说那个六祖慧能啊,我们都讲六祖慧能记得人多,但他的师兄神秀记得人却少,甚至有人对神秀还有一些认识,觉得说他笨。你看,“明镜亦非台嘛”,他师弟就是“何处惹尘埃”,其实他们两个人都有各自的高明之处。神秀呢他是渐悟的过程,他的人格和和他的气质包括他的经历,都决定他不可能是个顿悟的修行者。他不可能一刹那间就领悟了,他是慢慢慢慢积累的,就像这个佛祖身边的阿难和摩诃迦叶,一个是苦行者,一个是灵性者,就是很聪明,很聪明的,他也可以修行到,那个不是很聪明的,笨的,他难道就不行吗?他一样,他慢慢地渐悟,所以我觉得渐悟和顿悟应该同样地去看待。有时候不要羡慕别人,说:“呀,你看他多聪明。”你只要去慢慢地来,你也是可以的。最后都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就是觉悟。如何从渐悟到觉悟,如何从顿悟到觉悟,我觉得中间都需要一个关键点,就是自省。这个自省就是我们中国人君子成长之道。所以儒家讲的君子与小人他的区别是什么?不是好人与坏人,不是高档的人和抵档的人,他是说的领悟了的人,或者是说对事物有认识的人。能够对自己有所约束,能够安排好自己生活的人叫君子对吧?按照这个罗杰斯说的”成为一个人来说”,小人就是还需要在团体和咨询里边再去进一步地去做大量的工作的人。而君子他已经是一个好的团体成员啦,可以这样去说。所以,不要舍近求远,就是这三个方面。然后我们说,无论你多么努力。再说下面一点,我们第三点。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有可能有些问题是你解决不掉的。也就是说我们人生当中有一些问题呀。如果按照三位一体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二是你无法去解决的。比如说你出生,生老病死,按照这个一般地我们讲的说:愿别离,放不下,是吧?你像我在少年的时候我父亲没有啦,我在刚刚准备走入社会的时候我母亲就要嫁人啦,这种经历呢?就是人家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我个人的经历,我就觉得有很多事情是你无奈的。这种无奈,你怎么办?你怎么去对待呢?也就是我们心理学上讲的说,你与问题同行的能力。就是心理成长啊,现在我看到的好多心理咨询师是什么呢?他一直在努力地试图做一件事情,就是消除自己所有的问题。就是所有过去生活给他带来的问题都给消除掉。于是五年前你到处看到他在做心理成长,在追寻大师,参加各种创伤治疗的工作坊。现在已然还在工作坊里面,还在哭。我就觉得,他永远都没有真正地转身就是:你要和你的问题同行,和问题同在,有一些问题是解决不掉的。所以我在心理咨询的时候,包括我在个人成长里边呢,我都遵循一个三位一体,哪个三位一体呢?就是说,我接纳一部分,你必须要接纳一部分,你比如说有些事情你解决不掉,对吧?你不可能让你的父亲再回来,你必须接纳一部分。然后呢,你消除一部分,这是我们心理学可以做的。比如说,把我们由于那事件所带来的我们的认知,不良的认知和负面的情绪我们宣泄掉,我们转换掉。这个就叫改变一部分。那然后第三部分是什么呢?我们还要运用它,通常我们说,你的苦难的经历可能就是你的财富,那什么是财富呢?你必须要把这种情结转换为情怀。就升华一部分。1/3升华一部分,1/3消除一部分,1/3接纳一部分,这样的话呢,一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有时候我们天真地认为:喔!我们要全部升华,我把它变成我的宝贵财富,你那就不是人啦。我相信就是埃里克森这些催眠大师啊,罗杰斯这些人本主义大师啊,罗洛梅这些存在主义大师,他们都没有把自己人生当中的,包括超越自卑的这个作者阿德勒,他们都没有把自己人生当中所有困难和困苦都转换升华,他们也是接纳一部分、升华一部分和消除一部分。心理咨询也是这样子的,我们今天你的个人成长总是想要去消除,结果走十年你还已然是一个天天去戳地,甚至去挖自己的祖坟,找自己的问题的人。我觉得这个是与问题同行,带着问题前行。这是我要说的。
接下来我想要说的就是论理,就说心理咨询的成长,有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一个论理的问题,我们在做心理辅导的时候,我们考虑。像我举一个例子吧:有些事情啊,不是你做了就能好,有些事情你不做,可能还会好。什么意思呢?现在有一些记忆力和注意力训练的课程,是吧?这些注意力、记忆力训练都是我们对脑认知,对人的精神、心理的研究,那么这种研究成果是,是为了帮助那些问题孩子的。帮助那些脑发育不良的孩子的。或者是说有时候为了做一个科研,帮助一些孩子激发他的潜能的,这是少数人群的,需要进行享受的服务。可是呢今天我们拿出来开班,让普通的家长和孩子都来学习,那么面对一个焦虑的社会,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哪一个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觉得他是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呢?所以他利用了这种心理之后,家长就会有一种缓解了焦虑,就把他孩子拿到这个训练班里面来训练。你知道你在训练的时候,孩子就剥夺了他的什么啊?剥夺了他根本的自然天性。你知道你在训练的时候,孩子就剥夺了他的什么啊,剥夺了他根本的自然天性,就是拔苗助长嘛,你美其名曰是潜能开发,实际上什么叫拔苗助长呢,就是你没有遵循他的天性去发展,你像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他就是玩儿嘛,我们中国人讲说少年游侠,中年游官,老年游仙,他是有规律的,我们说人生发展的六个阶段,潜龙勿用见龙在田 君子终日乾乾,龙跃于野,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是我们一生当中的六个阶段,我们还有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顺,都是一个自然的规律,这个时候你硬要一个,一个普通的孩子把他的时间拿出来,我觉得这种呢,就是违背了教育伦理,违背了人的这种伦理,就是你给了他一个你认为宝贵的东西,但是你拿走了他更珍贵的东西,所以有人,比如说我举得例子说,韦志中你需要钱吗?这是一个亿万富翁问我的,我说我需要啊,他说那好,请你从我的裤裆里边钻过去,你说我要还是不要,我如果要了,我得到了,可是他会觉得他是一个帮助我的恩人,但实际上我也觉得他是我的贵人,我还感激零涕,其实他已经拿走了什么啊,拿走了我最珍贵的什么啊,自尊,如果我们今天在教育当中,我们把别人孩子啊,最珍贵的东西拿走了,你过来,我帮你辅导辅导,让你考大学,可是你把他的自我拿走了,所以这就是教育的伦理,这种大的教育的伦理,有时候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些事情不做不见的不好,做了不一定好,所以我们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者可能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并不是你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好的,那这就是无为,你不做可能是最好的一种做,这不就是无为的一种体现吗?也就是说在我们自己的成长之路上,我们如何能坚持住这样的一个伦理,那么多问一问为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不对,这样子的话,你就可能会更好。
然后最后我还想说的一个是,关于勇气,说一千道一万,最后你必须得直面自己,学心理学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最大好处就是我形容它说,在心理镜子厂工作,这就好比一个人他不喜欢看自己的外表,有时候我们说,那你不喜欢看自己的外表,你不接纳,你有体相障碍对不对,那好我送你到镜子厂去工作,你抬头低头都要看到镜子,然后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你一开始戴着鸭舌帽,把帽檐压得很低,后来戴着墨镜,可是不管怎样,你总归要看到要瞥见,你镜子中的自己,逼着你必须要面对你的外表,心理镜子工厂呢,就是我们学心理学,你逃不掉的,你平时可以装得两层皮,穿着马甲,但是你在心理学面前,你今天要面对一个来访者,你面对一个他会将他的爸爸妈妈如何不好,他会讲他的夫妻关系如何不好,这个时候你会思考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你每一天被扰动,你过不了这一关你就天天被扰动,你最后如果把自己包装得完全假装看不见,那已经远离了精神心理的工作者,你不是那样的,所以你还必须要面对,你还必须让自己的心灵打开,那么这样的话呢,我们可能就需要另外一个东西,我们要有勇气,心理成长啊,心理辅导工作者的心理成长啊,就是你内心,你时刻要准备着你只有一个,面对,逃避不是通往幸福的路,做心理的成长,你只要想过这一点,你可能就不会怎么样啊,你可能就会在扫盲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寻找,为什么我是这样,多问一些为什么,就像那个焦点治疗一样的,就像那个行为治疗里边的面质一样的,你对自己还是要狠一点,狠一点不是我们的现在说的传统说的挖自己的祖坟,挖自己的创伤,挖自己的那些,而是说,当你真的发现真相的时候,你不要逃避,一定会有真相的,每一个人他天生下来他的家庭文化遗传,他甚至是祖先给他带来的,或者我们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留下来的,我们性格里边的不完善的部分,那些小鬼儿,我们要捉鬼,我们看到的时候要去拿掉它,只有这样,你只有敢于,这是一种不是自我暴露那么简单,他是一种对人性和自己心灵深处的一种真诚,你不得不这样子去面对,你只有这样呢才是你通往成长的路,为什么我要说这些呢,因为我确确实实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边带领过几百个工作坊,那几十几百个工作坊带下来,那我做了大量的个案,十五年来,我的这个咨询生涯,除了这两年咨询个案少做了一点,包括我自己,我自己不善的东西太多了,每天都在反省和自己在斗争,那么可是这个过程之中是其乐无穷的,这是苦中有乐的,因为你总是不断的在发现新的你自己嘛,所以我们发现,为什么有的人做了好几年了,他成长得慢一些,有的他成长得快一些,我觉得和这些都有关系,和勇气有关系,和你舍近求远有关系,和你的伦理有关系,要多问为什么,也和你的什么啊,你的三位一体,有没有按照三位一体,还有两个,我今天讲了两个三位一体,所以呢,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有这样的内心的体会,一定可以真正的达到我们彼此的心灵交流,那么讲到这里的话呢,我们三集的关于学校心理辅导师的系列呢,就告一段落,下面我们还可以应大家的要求,我们再继续录制专业的部分,那么我们第一集是学校心理辅导师的工作目标,第二集是学习目标,第三集是心理成长目标,我想我们的心理成长目标是什么呢,最后落到一个点上,就是说,向内转,就是面向内心,不要从外边去想要去获求,那么当然我们不排除还通过别人的认同去实现自尊的需要,可是永远要知道,你自己本来就是有一个发动机,每个人天生带的就有一个打气筒,所以不要说没气了时候去找别人要气筒,一定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打气,好的,祝福大家,希望我们在学校心理辅导,在心理咨询的职业生涯当中呢,能够走得顺利,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谢谢大家!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