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相遇与分离
(陈一香根据韦志中心理学俱乐部群互动整理)
首先是田小芬广西南宁提出问题:
“以前,我总自以为是的认为,心理专家更通人性,他/她的婚姻家庭理应更和谐幸福,但最近有听心理同仁说,某某、某某心理专案离婚了,有的还离了好几次婚了。我就在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然,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当事人才会知道,但我想,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总是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探讨一下的吧?大家觉得,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华生:“其实这不奇怪因为没有接触当事人,不知道他具体什么情况,但至少反映他内心里的一些东西没有解决。心理专家,往往都是别人给他的,他自己有没有真正解决理解自己的问题,那冷暖自知了。。。。。” 韦志中:也可能正是因为走到另一个境界,才敢于放下一些东西,就像你10岁的时候的认识和20岁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角度,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华生:嗯,至少他一直在放下反过来说就是他一直有问题当然,有问题不可怕,可怕是没有勇气正视自己的问题。或者说一直在成长人一辈子都在成长是没有错的,但一直离婚,虽然在心灵的角度有可能代表着他觉醒,但至少在某些角度,他问题的确很大。所以,这位心理专家要么去修行,要么去看看可以帮助到他的心理医生吧!
陈一香:他如果不需要就没问题 只要他自己不纠结这个就好 华生:香香倒也提供了新的视角啊 韦志中:推荐看一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伊朗。每个人都在面对分离模式! 华生:干活啦,再聊
韦志中:有的人先说再见,发现风崔草动就先说拜拜,这是一类人有的人渴望被爱,没有获得就会用离开方式表达有的人在四处寻找温暖和安全,当期望和失望形成鲜明对比,后续的行为也就出来了我们看到的离婚,只是分离的一种形式,如果从社会秩序和道德层面来解读是一个方向, 如果从心理人格角度又是一个方向,看看你关心这个问题和现象的背后动机是什么,也许更容易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人类在自身进化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过程。
韦志中:在“小圈”的人,看着外面“大圈”的人,窃窃私语。而“大圈”的人,可能已经在另一个“故事”了,这就是典型的“圈子”不同,我们在说分离,她再说“得罪”。很多时候,看似一个话题,却已经是失之千里。 有的人自己画一个小圈(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也画过这种圈),感觉安全,看到别人自由,也会说点什么。有的人不能珍惜当下,让心灵四处漂泊,也会笑话那个辛苦为自己建构“子宫”的人。这里面没有好坏对错,一些皆是道的像。不论怎么说,做人就要像个做人的样子,尊重规律,知行合一。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
陈一香:韦老师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韦志中:我在表达,不是上课啊。
陈一香:我们学习到了 就是课!
韦志中 :其实,我上课的时候,和听众没有什么关系,那时候我关闭掉大多的“频道”,只保留少许“通道”和自己相处,这时候是离自己最近的时候。 这就是典型的“频道”换掉的表现。哈哈!
华生:香香,韦老师这种方式我理解,有些内观的方式啊昨天你还问到,什么是内观,老师就在你身边啊
陈一香:内观的人 已不需要这个词
韦志中 :人们努力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努力打开自己所有“频道”,好让自己接受这个世界所有的信息,让自己不要彷徨和恐惧 第二件事情,努力关闭所有的“频道”,好让自己通过一个“密道”走进一个早已等待我们去的世界。有的人一辈子努力做第一件事情,有的人中途“发现”,改为做第二件事情,这时候所谓的内关等一些方法就出现了。人间的道和修行的道,也许就是一个道,但大多人最初的时候根本分不清。离婚和结婚, 屙屎和吃饭,相遇与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