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在南京

文:张学梅
如果要问,怎样的学习方式最有效,最高效,那当属跟随学习。韦老师这样的学习方式为游学,10月4---8日我们下江南,跟随韦老师到南京游学,这是一次深刻的体验,成长、反思、进步都在其中。我和文利10月4日从北方而来先到达南京机场,休息等候了一会,老师从南方而来随后到达南京机场,老师穿着一身的白色衣服,我和文利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文利说从服装就能感受到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来到南京第一感受就是暖,一方面温度适宜,身体是暖暖的很舒服,更主要的另一方面是见到带着真诚和热情扑面而来的行知实验中学的吴虹校长,特别开心,因为我们是老朋友了,先后在济南、南京、大杨树、成都一起体验,一起学习,这是第五次见面,心中的温暖油然而生。见面后最大的感受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吴校长越发的漂亮和年轻了,韦老师说会开心的努力工作也能美容(呵呵,这个我也要试一试)。在车上韦老师分享了很多自己对教育的见解,韦老师倡导要对教育进行优化而不是改革,优化对教育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可见在车上学习就开始了!
走进行知校园
下午在吴校长的陪同下走进了行知中学的校园,第一感觉就是大气,这是一所有格局的学校,也必将是一所大有可为的学校,下午在会议室韦老师带领我们和吴校长、王主任对课程的目标和相关设置进行了交流,晚上我们助教团队和老师一起针对课程内容和韦老师最近的前瞻性思考进行了深度交流。韦老师分享了梅贻琦的“从游论”,提出了区域性的校园心理文化建设的思想及如何把心理教育技术艺术化的问题,我们深受启发,老师说参与讨论也是游学中的重要学习和成长方式。是的,在跟随老师实践的同时,理论的提升和思维的开阔意义也是深远的。

心理营养大餐
10月5日早随车来到南京的雨发生态园,三天的课程将在四星级的雨发小厨娘进行,这里有优美的环境,更有高品质的服务,让每一位参与课程体验的人都感受到舒适和温暖。吴校长说这样的学习环境,是校长培训的待遇,看得出在吴校长的心中每一位班主任教师的分量,也感受到为了吴校长推己及人,服务在先的管理理念。而这次吴校长给教师们开展的不是一次普通的理念、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而是一次精神大餐,目标不是为了提升工作业绩,而是为了教师们能快乐的工作和生活。如果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的话,那么这次教师心理资本建设工作坊就是一次心理福利,给教师们带来了丰厚的心理营养,这样的以人为本,是教师需要,是学校需要,也是学生需要。
三天的工作坊以提升心理资本为目标,以积极关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使用感恩技术和艺术化的途径,围绕“关系”两个字开展。在关系建设上面从共性入手涉及的有上线的与父母的关系,下线的与孩子和学生的关系,平行线的夫妻关系和朋辈关系等。在工作坊的开展之中导师团队结合成员的需要,不断优化工作方案,最后圆满达成预定目标。


这样的班会学生需要
10月8日,我们走进了行知实验中学的班会课堂,上午9:10—10:45敖文利老师为高一(1)班学生带来了一堂《有你有我》体验式班会展示,效果突出,让每一位学生和听课教师都切身感受到了体验的意义之所在,教师的角色应该如何变化,怎样的学习才是自愿自发,由内而外的。听课教师有100余人,听课后韦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专业的解读。体验式班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激发了所有听课班主任教师的兴趣,他们也提出了在这方面需要韦老师后继的指导和帮助。
感恩拜访杨先生
10月8日下午我们跟随韦老师一起前往先陵大学城拜访韦老师的老师杨鑫辉教授,来到杨先生的书房,看到一本本杨先生自己编写和他指导的学生编写的心理学专业书籍陈列在书柜上,特别敬佩杨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湛的专业研究,培养出那么多博士生的杨先生现在仍在进行着专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让我们有感动,更有思索。杨先生鼓励韦老师要在继承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要勤于总结,让心理学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韦老师让我们记下杨先生编写书籍的书名,建议我们购买并认真阅读,杨先生还送给我们每人一本签名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当我们把书拿在手里的时候,感觉到了那份厚重,在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道路上我们将跟随老师不断深入的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星星之火能燎原
在南京的几天晚宴上先后见到了曾经参加过韦老师工作坊的南京的几位优秀的校长和书记,其中刘文秋校长邀请韦老师到她带领的学校进行指导,9号上午韦老师走进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进入六年级和九年级听了两堂课。下午和该校部分班主任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座谈,然后又和刘文秋校长及部分班子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最优化探索、教师心理资本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我和文利因为事先已经定票,所以未能随同前往,其实走进南京中学的课堂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这也是一个遗憾。正如韦老师所说学习和做事一样,要善始善终,很多时候,投入的时间少了一点,结果就会大相径庭,同时一定要坚持深入的学习不能只知其一,也不能而不知其二,只不知其三,坚持并且层层深入的态度是我们做学问和去实践都需要首先具备。
在总结反思成长
在回来的路上就在回味此行的收获与成长,同时也反躬自省寻找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思考的问题有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的区域化和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及教师心理资本建设工作坊的设置与优化。反思的问题有,团体带领技术的提升,引领讲解时节奏的把握及怎样与艺术化进行融合,如何深入进行体验式家长会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南京是一个启发思考,激发动力的地方,第一次来到南京,我们在中山陵哭了,泪水带给了我们成长和力量,懂得了怎样才能做的更好,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坚定了要执着向前。第二次来南京我们来到中山陵开心的笑了,我们知道了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心理资本大大提升。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探索之路上,我们会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优化,向着目标步步推进,一路向前!
2010到2012能够先后两次体验在南京,成长在南京,我深深感谢老师韦志中先生的引领,挚友文利的相扶相伴,生命贵人吴虹校长的热情相约。在此我要把所有的感恩化作祝福,祝福吴虹校长带领行知中学走向美好的未来,祝福韦老师带领我们研究生班让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需要的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都能在快乐的体验中工作、学习、成长!
2012年10、10日
附:梅贻琦的“从游论”
梅贻琦是属于“大名鼎鼎”级的大学校长,是“两岸”的清华大学校长。有人说,他一生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把清华大学带入国内名牌大学之列。梅贻琦是真正的教育家,许多人知道他有一个“大楼大师”的名言。其实,梅贻琦不仅有“大楼大师”的名言,还有一个值得世人继续推崇的理论,这就是“从游论”。
梅贻琦对于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点就是“身教重于言教”。他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关键是教师的“示范”。他这样说:老师不但要“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榜样。为此,他提出了被人们概括为“从游论”观点。他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梅贻琦的生动比喻,表达了他精到的教育思想。这其中至少包含了这样的内容:一是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使命不仅要教学生技能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二是科学的定位了师生关系,教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学校,教师与学生是一种鱼水之亲;三是明确了教师的使命,就是以自己的“身教”来引导学生,要做学生的“榜样”;四是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从游”中“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