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副市长陈刚近日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南京是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犯罪分子几乎不敢到南京作案,有案子也很快能破。见于人民网的这则新闻在陈市长对南京安全的充分肯定之后,颇为自豪地说,这无疑给了想到南京投资旅游的人一颗“定心丸”。
放下“最安全的城市”这顶高帽南京戴得戴不得暂且不说,对这种动辄把城市环境问题引申到“投资”上去的思维,至少我是很难接受。难道城市安全的目的只是为了,或主要就是为了让外来投资者和旅游者吃上“定心丸”?
我也到过南京几次,不过每次都有接待单位的车迎车送,路线基本是从机场到酒店,再从酒店到景点。就我个人的南京游历经验而言,我目之所及的南京是安全的。但我也必须说,我没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区域地感受南京的治安环境,因此,我虽窥见了南京的一斑却未能见其全貌。我这个外来旅游者以及众多与我一般的匆匆过客,对南京安全的体认并不能成为衡量南京作为中国最安全城市之一的标准与依据。
一个安全的城市首先应是这个城市居民有安全感,尽管投资者与旅游者的安全感同样重要。我曾到过不少这样的城市,它们繁华的主干道上挂着大幅的标语,宣称要“打造平安大道,树立城市形象”。这让我不由心生疑窦:在这刻意凸显的“平安大道”之外,是否还有着众多不为外来投资者和旅游者所见的“不平安大道”?不然的话,为什么中国的大小城市里,居民楼很少有不带防盗网、防盗窗与防盗门的。当绝大多数的居民都不得不把划屋为牢视为安全自保的必备条件时,我们如何能说,我们的城市的是安全的?
近些年来,一些城市管理者在纷纷提出打造“国际化都市”的同时,也认识到了防盗网的有碍观瞻。不管绿意盈盈的迎宾大道是如何被刻意打扮,不管奢华堂皇的宾馆酒店如何被重点保护,所有的这些精心布置在那一张张锈迹斑斑的防盗网面前都倍显苍白与无力。于是,有的城市开始打起了防盗网的主意。一场在居民与政府之间频频展开的“防盗网保卫战”迅速从广州、珠海等地迅速蔓延开来,沈阳、成都、厦门、大连、天津、温州、西安、北京等地,都相继推出了拆除主干道两侧房屋防盗网的强制性举措。
应当承认,防盗网存在诸多弊端。除影响市容之外,在意外发生时还经常成为逃生的阻碍。居民并非不知道防盗网之弊,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选择当然是权衡利弊之下,防盗网的防盗之利远远超过了弊。拆了防盗网,还了城市一个“安全”的形象,可谁来为居民防盗,谁来保护居民的安全呢?
几天前我在一个宣称要打造成“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名城”的城市讲学,酒桌上也说到“国际化”与“防盗网”的关系。市领导说我们也要向广州、珠海学习,当街的也要拆。我随口附和说,防盗网这玩意就该拆,老百姓也千百个愿意拆,但关键在拆的程序。接着我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我说全市大拆防盗网要分步骤、分阶段,次弟进行。首先要拆的,不是当街民房的防盗网,而是本市公安系统及其家属宿舍的防盗网;其次是市委、市政府家属宿舍的防盗网,然后再向各机关、各部门家属宿舍推进。如果行政机关宿舍区的防盗网都拆除干净了,不用政府强制,甚至不用政府号召,老百姓都会主动拆掉防盗网。一个“犯罪分子几乎不敢作案,有案子也很快能破”的城市,老百姓还用得着整个防盗网来自划囚牢吗?
http://js.news.163.com/07/0416/09/3C6LFMTL004300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