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萨瓦迪卡,兼顾传统文化与体验感的泰国旅行D14——大城
标签:
大城曼谷考山路 |
分类: 旅行日记 |
大城府-曼谷
今天的游览比较轻松,景点都在大城府旧城区离住的地方不远,步行均能轻松到达,从来时坐火车的经验知道回曼谷的火车班次频密,多如公交车,所以可以不赶时间。慢慢游览,晚点到曼谷都没关系。
玛哈泰寺
玛哈泰寺据说是由博拉玛哈泰一世在1374年建造的,著名的寺院之一,遗址群中间的主塔曾高达44米,是大城最早建成的高棉式佛塔之一,在后来的战乱中毁坏,现在中央佛塔只剩一个50米高的底座,主塔周围有相对比较完整的小佛塔,有泰式的尖塔和高棉式的蒜头塔,参天的大树和闭目微笑的佛像。
1956年考古发掘时在此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珍宝,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宗教物品。
大城著名的榕树包佛头就在这里,地上一颗佛陀的头被缠绕在盘旋的树根当中,就像从树中生长出来一样已经和树浑然一体。这种圣像和大自然纠缠在一起的现象在泰国佛教里是极其幸运的兆头,这尊佛像就成了寺里参观最多的一尊佛像。如果要留影,必须蹲下来,因为自己的头是不能超过佛祖的头的。可是我觉得即使蹲下来头部还是会超高,除非是整个人趴在地板上。


拉差布那拉寺
拉差布那拉寺与玛哈泰寺仅一街之隔,这座寺庙以它宏伟的佛塔著名,老远就可以看到寺中高耸的佛塔,我们刚才在马哈泰寺拍的照片很多就有拉差布那拉寺佛塔的身影。
大城王朝时期的佛塔是高棉式佛塔的复制品,高棉佛塔在印度教中象征着神祗的居所,在大乘佛教中则代表世界的中心——须弥山,其供奉的是神祗或菩萨的雕像。泰国信奉上座部佛教,佛塔的塔身为实心结构,冠状顶上竖有刹杆,它不再具有高棉佛塔的宗教意义,而是成为泰王打败高棉帝国炫耀其辉煌战功的象征。
经过了修复的佛塔是可以登上去的俯瞰全景,爬到塔上再顺着窄小昏暗仅容一人的台阶深入塔底,可以看到四周有虽已斑驳仍见精美壁画,是泰国目前最古老的佛像壁画。
佛塔脚下的石头雕像,到处都是被毁坏的痕迹。抬头仰望,剥落的灰泥层背后,是满具历史沧桑气息的红砖骨架。
据编年史记载,这是1369年大城的二代王拉梅萱为他的父亲初代王选择的火葬地。主塔上的行走佛与立佛残破不堪,但还隐约可见。寺庙建筑风格贴近高棉风格,形如玉米的优美佛塔引人入胜。由石佛像组成的广场回廊,这里并列着许多不同风格的佛塔建筑,这也是一座充满荣枯盛衰的寺庙遗址。现在游客见到的这座形如玉米的优美高棉式佛塔是后来包若玛特罗卡纳国王在15世纪对寺庙进行改造时建造的。
菩兰寺游客较少,这里有出租泰国民族服饰,想拍美照凹造型可以来这里。
大城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博物馆,在大城府的众多遗迹中很多佛塔因为时间久远塔基塌陷残存的塔身都是歪斜的,就像是斜塔,从残留的废墟中感受大城府曾经的辉煌。古迹无言,但却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见证过大城府的兴衰演变,穿行在这样的遗迹中,会不由感受到它昔日的繁华。

我们在大城的预览时间和行程安排上不算合理,第一天的走太多的路浪费很多时间,我们走的地方太偏,连车都叫不到,看到的车都是别人包车过来的。如果想要游览得更有规划更合理可以买大城的套票:200泰铢可以游览代表性的六个寺院,比单独买票优惠不少。
大城火车站
大城的火车站其实也是网红点,毕竟多数人还是依靠火车进出大城的,火车站也成了打卡项目,不仅是游客,本地人也喜欢在这里拍照。因为是连接曼谷与清迈这个大动脉的必经点,所以不用担心车次少,火车票随到随买,稍微等一下车就来了,月台上有指示曼谷和清迈方向的指示牌,这样就不会坐错了反向的车。

考山路
提到曼谷就没有人不知道考山路,很多旅行者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泰国旅游第一站的落脚地,考山路上有各种档次的酒店和廉价旅馆,临街的路边店铺有各色旅行社代理。夜晚才是考山路最热闹的时候,似乎全世界各地的旅行者、背包客都聚集到了这里,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各种风味的饭店、酒吧、咖啡屋以及本地特色得商品店应有尽有,各种小吃摆满街道两旁,泰式按摩举着广告牌招揽生意,各式Bar霓虹闪烁,世界杯的决赛日更是人头攒动。体验曼谷的热闹,考山路是个不错得选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