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版本
聲調不准就要亂輩分——樂清話中的“阿孃與阿媽”
“孃”字通“娘”。阿孃即阿娘。樂清話中的“阿孃”發音很重要,如果孃字發第一聲,那就是奶奶;如果發第三聲,那就是阿姨,當然,還有還要繼續細分的,爸爸的姊妹,姑母(姑姑)也叫阿孃(三聲)或孃孃;媽媽的姊妹,姨娘,可以當面叫“姨娘”,也可以親切地喊“孃孃”。
當然啦,不僅僅這些直系或旁系血親才能叫“阿孃”或“孃孃”的,跟父母親同輩份的年輕婦女,也可以叫“阿孃”或“孃孃”。
阿媽是誰?當然是媽媽了。咦,古代人不是喚自己的母親為“娘”嗎?額滴親娘哦,您這個字也太亂用了吧?
看上去是有點亂,“爺娘喚女來”,爺竟然不是爺爺而是老爸,還好娘還是娘。“娘”字,一般三種解釋:一為母親;二為年輕女子,比如姑娘、新娘、娘子、美嬌娘……哇哦……三為長輩或年長的婦女,比如大娘,老大娘……額外的還奉送第四種:老闆娘,廚娘……
從“娘”返回到“孃”,這個“孃”字似乎更悲劇了。《說文解字》竟然說:煩擾也。一曰肥大也。哇,一個令人厭煩的胖女人嗎?看來“老娘”不受歡迎啊。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還說:“煩?也。煩,熱頭痛也。”讓人頭疼啊。“一曰肥大也。”源自方言字“左月右襄”(諒解:打不出來字)。
再回到“阿媽”這裡,哎呀,差點跑題了。溫州人叫媽媽為“阿媽”,但“媽”字發第三聲,乍一聽,差點成了清朝的“皇阿瑪”了,但“皇阿瑪”可是老男人啊。樂清的小朋友,在幾十年前,普通話還沒有被強行推行之前,剛會說話,往往叫媽媽為“姆媽”,這兩字在吳方言區使用非常普遍。現在的小孩基本上用普通話喊“媽媽”了。樂清的成年人一般直接喊“媽”,但是第四聲,好像“罵人”的“罵”哦……嘿嘿……還有讀“na四聲”的,鹽盤一帶的就有,好像還有其他的,不過這些不讀“ma”的,查不到相關的字眼。
最後再說說“姨娘”吧,兩字都讀第二聲代表母親的姊妹。如果第一字讀第一聲,第二字讀第二聲,那麼就代表老婆的姊妹。你就是“姨娘”的姊妹夫。在樂清流傳一句準“黃色小句”:姨娘姨娘,夜底捏捏……千萬要當心哦,老婆的姊妹可不能碰哦,不然有你好看的!如果那個傻小子當成老媽的小妹妹,即“姨娘”中的“小娘”,話一出口,保證你老媽給你好看的!臭小子,你還以為你是黃飛鴻啊,對面可不是十三姨哦!
老鄭草根小研究,如有錯誤,敬請指正。2013/11/26
简体字版本
声调不准就要乱辈分——乐清话中的“阿孃与阿妈”
“孃”字通“娘”。阿孃即阿娘。乐清话中的“阿孃”发音狠重要,如果孃字发第一声,那就是奶奶;如果发第三声,那就是阿姨,当然,还有还要继续细分的,爸爸的姊妹,姑母(姑姑)也叫阿孃(三声)或孃孃;妈妈的姊妹,姨娘,可以当面叫“姨娘”,也可以亲切地喊“孃孃”。
当然啦,不仅仅这些直系或旁系血亲才能叫“阿孃”或“孃孃”的,跟父母亲同辈份的年轻妇女,也可以叫“阿孃”或“孃孃”。
阿妈是谁?当然是妈妈了。咦,古代人不是唤自己的母亲為“娘”吗?额滴亲娘哦,您这个字也太乱用了吧?
看上去是有点乱,“爷娘唤女来”,爷竟然不是爷爷而是老爸,还好娘还是娘。“娘”字,一般三种解释:一為母亲;二為年轻女子,比如姑娘、新娘、娘子、美娇娘……哇哦……三為长辈或年长的妇女,比如大娘,老大娘……额外的还奉送第四种:老闆娘,厨娘……
从“娘”返回到“孃”,这个“孃”字似乎更悲剧了。《说文解字》竟然说:烦扰也。一曰肥大也。哇,一个令人厌烦的胖女人吗?看来“老娘”不受欢迎啊。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註》还说:“烦?也。烦,热头痛也。”让人头疼啊。“一曰肥大也。”源自方言字“左月右襄”(谅解:打不出来字)。
再回到“阿妈”这裡,哎呀,差点跑题了。温州人叫妈妈為“阿妈”,但“妈”字发第三声,乍一听,差点成了清朝的“皇阿玛”了,但“皇阿玛”可是老男人啊。乐清的小朋友,在几十年前,普通话还没有被强行推行之前,刚会说话,往往叫妈妈為“姆妈”,这两字在吴方言区使用非常普遍。现在的小孩基本上用普通话喊“妈妈”了。乐清的成年人一般直接喊“妈”,但是第四声,好像“骂人”的“骂”哦……嘿嘿……还有读“na四声”的,盐盘一带的就有,好像还有其他的,不过这些不读“ma”的,查不到相关的字眼。
最后再说说“姨娘”吧,两字都读第二声代表母亲的姊妹。如果第一字读第一声,第二字读第二声,那麼就代表老婆的姊妹。你就是“姨娘”的姊妹夫。在乐清流传一句準“黄色小句”:姨娘姨娘,夜底捏捏……千万要当心哦,老婆的姊妹可不能碰哦,不然有你好看的!如果那个傻小子当成老妈的小妹妹,即“姨娘”中的“小娘”,话一出口,保证你老妈给你好看的!臭小子,你还以為你是黄飞鸿啊,对面可不是十三姨哦!
老郑草根小研究,如有错误,敬请指正。2013/11/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