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主的细节》:美好的制度等于美好的生活么?

(2010-02-24 12:29:41)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

漫漫春节长假,只断断续续看完了一本书——“充满灵气和悟性的独立思想者”刘瑜老师所著、被誉为“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的《民主的细节》。

之所以看了那么久,倒不是因为其当真“营养”到足以支撑我那么多天所需的程度,而是因为这些天里,餐餐我醉欲眠、眠后再战,营养富余得几无插足之地。

http://s4/middle/4bbed4e4g805121dab363&690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那个关于刘瑜的“营养”之说浪得虚名。事实上,正如梁文道所说,“今日中国的公共讨论常见一种病理化的倾向,总是困在‘民主’、‘自由’之类的名词面前,大而无当地浮游表面,夹缠不清,难以寸进。所以刘瑜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她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民主的细节》确实书如其名,俯拾皆是种种鲜活生动、趣味盎然的人和事,而背后则是逻辑缜密、精彩漂亮的理性追问,较之国中太多无味、无聊乃至无耻的所谓作家所谓知识分子所谓作品,刘瑜的“思想者”之名、“营养”之誉,绝对当之无愧。

           

问题只是在于:按照刘瑜自己所说,她希望“这本书能激起一些人把政治作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来观察的兴趣”,因为“比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更重要的,是他抵达一个立场的方式”、“美好的人性源自美好的制度”。我不知道她这个美好的希望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但至少激不起个人关心政治、关心制度的兴趣。倒不是因为如韩寒所说,“政治可以关心的时代暂时还没有到来”,而是因为,即便如刘瑜笔下那种级别的细节、那种级别的理性精神,仍不足以说服我相信,美好的制度就等于美好的生活。

刘瑜一再重复了丘吉尔的那句名言,“民主是最差的一种政治制度,除了所有那些其它被实验过的政治制度之外”,这话我信。但是,民主再美好,也终究也只是一种体制,而所有的体制归根到底,其实都是个体的敌人。“民主”也许是一种精致、美妙的理性设计,但无论这种制度的设计如何完善,都是不切身的,并不能成为个体命运的真正依靠,用刘小枫的说法就是,在任何制度和个体命运之间,其实都“有一条像平滑的镜子摔碎后拼合起来留下的生存裂缝”。无论在多么美好的制度中,生活都是极其伤身的,因为,“偶在的个体命运永远都是一片颤然随风飘落的树叶,不能决定自己飘落在哪里和如何落地”。

我们需要美好制度的佑护,但并不意味着,有了美好的制度,就可以佑护我们每一个个体了。个体的生活中委实有着太多的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都有可能成为现实,我们每天都会遇上足以结束我们整个生命的“机会”,我们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什么,所有的个体其实都是抛在半空中的一枚硬币,一面是令人想在此驻足的幸福,一面是令人身心破碎的受伤。是故,较之“把政治作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来观察”,个人更有兴趣的终究仍是,在不可能解决的生存悖论面前,所谓美好的生活究竟如何可能?生命中到底有什么,真的值得珍惜不可轻慢不可猥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