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中的桃花源

(2023-05-03 09:33:26)
标签:

冰夫

旅游

情感

文化

原创

分类: 散文随笔
梦中的桃花源

梦中的桃花源

 梦中的桃花源


    我最早读到陶渊明老先生的诗文并不是这篇《桃花源记》,也不是那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而是这首《东方有一士》。

这是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王守仁)先生在他的好朋友我的五世祖陈鼎(官至浙江按察使、应天府尹)受到朝中刘瑾宦官集团的残酷迫害被削职为民回乡养伤时送给他的诗: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七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

这首诗写的是陶渊明老先生去拜访一位高士他安贫持已,虽衣饰不周,却精神矍铄,虽饭不应时,却容颜常好。他一去高士就为他弹奏古琴曲《别鹤操》《孤鸾操》,也是琴音和谐,风流潇洒,似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因此,诗人心仪之,愿在此长住,一直陪伴着他到冬天。诗中表现出陶渊明老先生对这个人的赞赏、颂扬,也许老先生以此自诩也未可知。

在明朝正德年间,陈鼎和王阳明都是受刘瑾宦官集团迫害的人,王阳明这样一首诗送给陈鼎,可以看出他对陈鼎的赞赏,看出他们是相互理解,相互挂念、心仪已久的朋友很可能王阳明想通过这首诗告诉陈鼎,在这个忠奸不分,宦官把持朝政的朝廷做官也没什么意思,在家休养也挺好的。

及至我读到了这篇《桃花源记》,桃花源就在我的梦里了。

于是,便生出去那里瞧瞧的愿望。看看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夹岸桃花”的自然景观;观赏一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的生存环境;体味一下“怡然自乐”的生活况味。

陶渊明,浔阳柴桑人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职。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而《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

在网上查找,得知桃花源在湖南的常德,便在一个秋天欣然前往。

常德的桃花源景区是由三座大山组成的。一曰桃花山、一曰桃源山、一曰桃仙岭。主景区由桃花山和秦人洞组成。

已经是秋天了,真个是落英缤纷了!那夹岸桃花早已凋零,凄美芳草亦已枯黄,真个是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了,自然景观无疑是大打折扣。不过,那溪流尚在、山泉亦在、古洞亦在、林舍亦在,水塘亦在,桃花源美景天成,潇潇然、幽幽然、寂寂然没有几个游人,依然一番世外桃源的景致。

走进园区,迎面数十坛菊花争奇斗艳,满眼金黄,莫非桃花源改作了菊花苑?

原来这里正在举办金秋菊展,自然让菊花抢了桃花的风头

过石桥,穿曲径,攀山路,走过方竹亭、水源亭,沿途并不见田畴阡陌,往来耕作,亦不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已大相径庭。倒是还有一个秦人洞,想必穿过去便是秦人村了。若我写《新桃花源记》便只能写“山路逶迤,石阶错落,山溪若断若续,山亭若有若无,无屋舍俨然之状,无鸡犬相闻之声。不见耕作之人,只闻经商做买卖的询问。良田不见踪影,池塘还有几片,美竹尚有几杆,其余皆伐来做商屋了。”

在秦人洞外见一老媪,问其龄,92岁,这里果然是养人呐。见她在卖鞋垫、纸扇,感其生活肯定不富裕,便慷慨解囊,买下一把折扇,一双鞋垫。

钻过秦人洞便到了秦人村。洞口塑一雕像,两个人,一人像是问路的渔人,一人似是秦人村人。这哪里还有旧日风光?都是仿陶渊明《桃花源记》搭建的场景。有草屋,有池塘,有农具,有饭店,还有狗、鸡、鸭、鹅这些怕是秦朝就有的家禽。似乎是为了证明这里是桃花源,还在草屋前后布置了一些假桃花,这让“秦人村”便显得更假。

这里有一道茶叫“擂茶”也不是秦朝之物。

《擂茶》是汉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饮品。其原料主要是生姜、生米、生茶叶,因此又叫三生汤。传说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带兵驻扎此地。想不到发生了瘟疫,将士们死的死病的病,战斗力大减。这时候来了一个老妈妈,声称可治此病。她一不诊脉,二不开方,只向马援要了60名士兵。并分配他们20人去碾米、20人去烧水、20人去伐木做成短棒。然后,又吩咐他们去泡米买茶洗生姜,并把这些东西放在石钵里猛擂,都擂成了浆糊糊用碗盛了,用滚开的水沏成汤,让生病的士兵冲服下去。这些生病士兵蒙头大睡一晚上,第二天病全好啦!因此,喝“擂茶”的习惯便成了这一带的特殊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我坐在山顶上,喝着又加了生花生黄豆芝麻的“三生汤”,心里却忆起陶渊明的往事。陶渊明是东晋人,生活在两晋南北朝时代。他的这篇《桃花源记》是他在南朝宋永初二年写成的,是他的《桃花源诗并记》的组成部分。那个年代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向往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脱离战乱、生活安乐幸福的理想社会。因此虚构了这篇《桃花源记》,表达了他对桃花源这个淳朴、美好、安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他写是写了,虚幻的世界也很美,却并不想让人去找寻,甚至怕人去寻找,误入歧途。因此便有了一个谁也找不到它的结局。太守派人去找没有找到,南阳刘子骥去找没有找到,“后遂无人问津”。不过,我们现代人却构筑了无数个新鲜的“桃花源”。听说重庆酉阳就有一个“桃花源”。

我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像这样的景观,神州大地可谓比比皆是。就拿我今年去过的地方来说,永州的九嶷山、襄阳的古隆中、浙江的楠溪江、金华的诸葛八卦村、温州的刘基故里、江苏浙江无数个水乡古镇古村落,那里展现的都是桃花源般的瑰丽景色。到处都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怡然自乐的生活场景。

我在襄阳古城的护城河畔行走,看见有人在垂钓、有人在打拳、有人在下棋、有人在唱歌、有人在闲聊、有人推着儿童车在含饴弄孙。剑光扇影、舞姿婆娑,更有人把牌桌摆在了晚风习习、松柏隐映、绿柳浮荡的护城河畔,没有了男耕女织,没有了往来耕作,但他们早已经过上了“怡然自乐”的生活。就是桃花源里的人家,怕也是家家都有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电水壶等电器设备,早已经享受了现代生活带给他们的方便快捷。他们还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吗?非也。他们早已经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身在桃源,遍览天下了。

由此看来,我们的祖国不就是个大大的“桃花源”吗?

现在,人们每天都生活在自己构筑的精神世界、理想世界。 也许,人们早已经生活在自己梦中的桃花源里啦!

 

 梦中的桃花源


梦中的桃花源

梦中的桃花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