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散文)

(2023-03-25 21:31:05)
标签:

冰夫

情感

原创

文化

旅游

分类: 散文随笔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散文)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散文)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散文)


我到过许多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重庆的大足石刻、甘肃麦积山石窟,从未听说龙游还有个石窟。这次来龙游,听说了这个石窟,就想着来看看。

原以为龙游石窟会和其他石窟一样,是在山中凿石造像,呈现各种不同的佛像人物,供人们研究、观览、鉴赏。而来到浙江龙游县的小南海镇才知道,原来这里是一处不同于其他石窟的地下石窟,而且是谜团百结、迷雾重重的地下建筑群。因此上,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洞窟,而不该叫石窟。

走进石窟,就像是走进了地窖。

在不到半平方公里的山丘下,分布着24个洞窟,且每个洞窟都有巨大的“龟尾形”石柱,或圆,或方,与洞顶浑然一体,似乎在支撑着什么?

走进石窟,宛如时光流转,你仿若回到远古。

据专家考证,这石窟有着2500年的历史,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态壮观、巧夺天工。无论从科学还是美学的角度,都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堪称今古奇观!因此有人将其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不过,信则是,不信则不是。辜往说之,辜往听之,没必要去考证探究。

现如今我们所知道的是,龙游石窟是1992年四个农民在水塘中抽水发现的。因为他们得知这是一个无底水塘,就想探个究竟。结果抽了一周水还没有抽干,那就继续抽。

在隆隆的水泵声中,石窟才慢慢显露出真面目,原来是个巨大的洞窟,且不止一个。一下子惊动了省市和国家的专家。

一号窟是已经可以参观的五个石窟中最小的,面积仅仅300平米,只有一根柱子支撑。细看,洞口有鱼、马、鸟三种动物的雕刻图形。有人说这是生命的图腾,代表着天空、大地、海洋,象征着人类活动的轨迹。

再往前走就是第二窟了。第二窟的面积比第一窟大约三倍,有900多平方米,有四根柱子支撑着。窟内空空荡荡,一览无余,只能见到墙壁上不规则的凿痕。

三号窟跟二号窟大同小异,只是面积比二号窟又大了些,大约有一号窟的四倍。可大则大亦,依旧没有可观可览的造像,没有可供玩味的空间。依旧是空空如野,我们从渗水的地面迤逦走过,来到四号窟。

四号窟是已经能让大家参观的最大的石窟了。

石窟右侧陡峭无所依,左侧则是盘璧而下的石阶。三根擎天大柱,支撑起一方天地,支撑起未知的天空,支撑起人们的想像。也许感觉洞窟太过单调,也许有雕塑家愿意大显身手。洞窟的四壁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雕塑,有了造像,一下子提高了石窟的观赏价值,提高了石窟的品味。我细看了一下,造像有人、有神、有佛、有魔,有书生、有八仙,一看就是现代作品。有两个和尚担水吃,有少林寺武僧大练拳脚。有钟鸣鼎磬、有洒扫庭除,仿佛升腾着人间烟火。

第五窟最小,小得一览无余。踏上出洞的石阶,感到好像下了一个硕大的菜窖,只是里面没有菜。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虽然有24 个洞窟,但目前只开放这五个,其他的洞窟有待慢慢开发。

龙游石窟自开发之日起就迷雾重重,至今留下许多疑团,待人类破解。

比如:这石窟是何人开凿?干什么用的?开凿后的石料都运哪里去了?洞窟是如何采光的?那个马鸟鱼究竟代表什么?这里曾经是相邻的“竹林禅院”的放生池,水抽干了,鱼哪里去了?是古人采石留下的?是古人穴居而用?是远古时君主的宫殿?还是古代君主的陵寝?是仓库、是藏兵洞?还是祭祀的场所?如此等等,迷雾重重,均不得而知,让人浮想联翩。这些谜团丰富了人们的想像,期待着人们解答。探索正未有穷期,还是留给科学家,让未来去解答吧。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里绝不是“菜窖”。哈哈!

和景区相连的就是那个“竹林禅寺”,它幽静的立在竹林深处,这立刻让我联想到“披哥”里檀健次、丁泽仁、李汶翰、付辛博、陈晓东表演的舞蹈“竹林深处”。他们唱着“多么美丽的竹林深处”、“诗情画意的竹林深处”、“世外桃源的竹林深处”、“在这里我爱上了你”。唱跳俱佳的五位哥哥的表演,理所当然的获得了高分。望着那幽静的禅院,我恶作剧般忽然想到,这里的僧人会不会也爱上谁呐?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散文)

刚出洞窟就来了两位大嫂,兜售桔子,并说是自己家产的。那兜售技巧绝非一般人所为,我只得掏钱买了一袋。另一位大嫂,见我买了,也死缠烂打的缠住我,说她那个好,她每个新鲜,她那个个头大,一定要我再买一袋。本来我一袋都吃不掉的,架不住她软磨硬泡,只得再买一袋,权做扶贫了。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散文)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散文)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散文)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散文)

迷雾重重的龙游石窟(散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