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灵魂依怙》读书笔记(5)

(2007-02-24 16:41:20)

                第十一章    噶举派宗教哲学浅说

 

佛教是智信的宗教。无论是小乘、大乘,还是密乘,其中随处可见理性的光芒。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就在于“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静涅盘。

 

“心气”在香巴噶举认为是本有的,承认有“无死明点”,它有最细微的气构成。“心”:是精神因素,“气”是物质因素。无始以来,心气合一不曾分开,互为依托,互相始终,虽有显分,但无自性。故修心亦应修身,单纯的悟心是不圆满的。因为气是业气的承载者,修行中的诸多心理障碍,多有气引起,妄念亦是气的鼓动。

 

故悟明空之心,一定要修身以解决气的问题,契入明空后,就要“保任”也就是香巴噶举说的“修”!

 

通过藏寺饭头僧和康巴石匠两个成就师的故事说明了在悟明空之心后“保任”。正如石匠老人所说“:心灵的觉醒是真正的禅修,只要保任自己的明空觉性,认知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行了,还有比这更好的佛法吗?”

 

香巴噶举所修之幻身称:“金刚幻身”,它的基础是本元身“不坏明点”。它是生命的任持者。它位于心轮,无论怎么转世,此明点不灭不坏。修到临成佛时。此明点能转成幻身,亦可变化为佛国刹土。

 

关于“心”“法”中雪漠主要指出了“破执”。外界的一切现象皆由“心”来决定的,真心是清净无垢,不生不灭,而我们的内心起烦恼,动善恶念等则是自心对外境的执着,执着有,执着无,执着虚,执着空,其实什么都没有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都是因为自己的执着外相的才纠缠出这花花世界来,酿造出这种种的人间悲喜剧。

 

我们无始以来所带来的业,让我们的心性蒙蔽一层厚厚的客尘,而看不到那本来具有的空性,修证的过程就是在帮助我们把那污垢尘埃清扫干净,显出我们的自性,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做得就是“保任”了。

 

书中引证了诸位高僧大德的论著来说明这一道理,这是验证过的,是真实不虚的,我们还怀疑什么呢?往往我们就在这怀疑的过程中枉费了一生。觉醒于当下就是开悟,不是有句俗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说的就是此道理。岗波巴之《宝鬘论》说:“消除执有执无之心,即谓涅盘得佛果。”

 

噶举派之宗教哲学集中体现在其大手印中。

大手印分为三种:因大手印,道大手印,果大手印。

因大手印者,修炼之理论基础也;

道大手印者,修炼之过程和方法也;

果大手印者,修炼之收获结果也。

 

在噶举派看来,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和被错误的无明习气的障蔽遮盖,人的本性不能认识宇宙的本来面貌,即实相。人的本性与宇宙本体之间处于两元对立的异体状态。通过修持佛法,破除了自心上沾染的无明习气即错误颠倒的认识而觉悟到宇宙的本体时,则个体的本性和宇宙的本体合二为一,处于同体一元状态。这就达到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境界。

 

香巴噶举宗教哲学之显现特征中雪漠针对现今当代世界性宗教的现状理解及对藏传佛教各大派别的分析总结,得出香巴噶举在如今社会被广大信众,各大教派、学者、史书等重视不足的客观事实作出了理性的解剖。香巴噶举千年以来少思想家和组织者,被世人所认为“泯没无闻”,雪漠感慨如此精深而博大的法门,如此细致而纯正的教法,如此宏大而深远的普世性应该得到弘扬和传播,雪漠正是自叹香巴噶举藏传佛教其精髓而提笔道出了内心的心声。而他希望更多的人能来传播,能来弘扬,能来做出一点贡献,从而可以深深的懂得他在一个作家黄金般的年龄来著此书的深远用意,令我们这些稍微有点良知的人感到无尽的慨叹和深思。

 

 

                   第十二章   “奶格五金法”的传承祖师

 

衡量密法之真假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有清净的传承。“奶格五金法”那黄金般纯正的教法,就是有了传了千年的历代师尊小心呵护婴儿般的赤城才得以流传至今。在本章中雪漠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尘封了数百年的历史第一次完整而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也许因为有了本章的内容,日后佛教史上关于香巴噶举的表述应该全面改写了。

 

让我们记住那祈请辞吧,让我们记住那传递了“奶格五金法”千年火炬的历代师尊的大名吧,我们也许记不清他们的姓和名,但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一脉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精神,那注定会永恒,注定要不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