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点火再浇油:不爆炸才怪

(2013-11-24 21:06:18)
如果没有发生这次事故,如果没有媒体借此扒出青岛市有关城市规划、输油管道和城市建设的历史信息,再富于联想的人也难以相信,这里面竟隐藏着一个先“点火”然后不断“浇油”、不制造爆炸誓不罢休的惊人内幕!


截至 日下午 时,中石化青岛开发区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爆燃事故,遇难者已上升至  人,住院治疗  人。记者调查发现,此次事故的隐患 多年前就已经埋下,而从泄漏到爆燃的7个小时内,虽然许多市民经历了闻到怪味、发现下水口溢出石油、警方设立封闭区、调来很多工程车消防车和挖掘机等多个阶段,但在爆燃发生前,没有人向居住在管道上面及附近的居民通报信息,更没有组织撤离。(据《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

如果没有发生这次事故,如果没有媒体借此扒出青岛市有关城市规划、输油管道和城市建设的历史信息,再富于联想的人也难以相信,这里面竟隐藏着一个先“点火”然后不断“浇油”、不制造爆炸誓不罢休的惊人内幕!

先看“点火”。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表示:“中石化在铺设输油管道时与当地政府有过规划,但是具体操作上是由中石化执行的。”“黄岛油库从没有规划到有规划,各种线路比较拥挤,部分管线有交叉,存在安全隐患。”实在是太草率了,一座城市在规划和建造年输油能力一千万吨的易燃易爆输油管道时,竟然由中石化自己执行!作为一个企业,他们当然会怎么省事、高效、省钱就怎么来,政府为何这么放心?“各种线路比较拥挤,部分管线有交叉”,这不是故意“点火”是什么?

“点火”后就开始了第一次“浇油”。从报道中“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和爆炸后“在黄岛区已转移疏散群众12个社区约1.8万人”这些信息看,这个地方是先建了存在隐患的地下输油管道,然后政府又在不告知公众、故意隐瞒地下隐患的情况下,在管道上面及附近规划了12个社区的住宅小区!这难道不是为了牟取暴利而故意草菅人命吗?真可怜了那些受骗的1.8万市民,他们高价购买的住宅,原来都建在随时可以吞噬自己生命的火山口上!这不就是在“火上浇油”吗?

请看第二次“火上浇油”。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曾在2011年发布的《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中称:“因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中石化下属公司两年前就发现了这个隐患,他们发出公告的目的就是想让公司高管们赶快做出决策消除隐患,那么,当时是哪个机构或高管对此不屑一顾、置之不理?还有,中石化集团在今年10月份举行一场全国性的安全大检查,此条管道也在检查之列,难道就没有发现其中的隐患?

请看第三次“火上浇油”。不制造巨大伤亡他们是不罢休的——在泄漏到爆燃的7个小时前,许多市民已经看到警方在溢出原油的地方设立封闭区,并调来很多工程车和消防车,这说明中石化和地方政府已经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知道发生起火和爆炸的可能性很大并试图排除,可在市民听到两处的剧烈爆炸声之前,没有任何部门和官员向居住在管道上面及附近的居民通报信息,更没有组织撤离!而且,当地海事部门接到报告是在事故发生几个小时之后,也耽误了最佳的海水清污时间!请问,是哪个官员如此自私、如此胆大、如此狂妄和阴险?

“故意点火”和“三次浇油”可谓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如果当地的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或公众及媒体监督能够发挥作用,能够导致其中一个“链子”掉下,事故就有可能避免,尤其是不会伤亡那么多无辜的市民!可是,一切都晚了,无辜的人永远死去了!据悉,“国务院已决定成立事故调查组,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尽快对这一事故开展调查处理工作,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