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市场感冒源于“监管抽风”
(2013-07-23 20:20:39)
标签:
三门峡豆腐监管涨价态度差杂谈 |
豆腐市场感冒源于“监管抽风”
三门峡市多家零售商贩向记者投诉,最近工商、质检等部门联合行动,整顿豆腐市场,最后只让“虢都坊”这一家生产批发豆腐,市民们很早起来排队还买不到,而且价格每斤上涨一元多,服务态度也不好。 一家小作坊老板向记者抱怨,他的豆腐没经检验就不让卖,心里很恼火。对此,有关部门人员告诉记者,“不能因为价钱问题就不考虑食品的安全”,目前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这种局面。(新闻报道详见昨日《大河报》A07版)
工商、质检等部门重视食品安全的做法值得称赞,尤其是豆腐这种市民每天离不了的重要副食品,更应该下大功夫去管,严厉地管。但是,这种监管不能采用“抽风式”的“休克疗法”。三门峡郊区一家小作坊老板说他的豆腐没经检验就不让卖,心里很恼火。我们猜测,这家作坊可能是没有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而只有“虢都坊”一家办了证。但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已经出台八年了,有关部门明明知道三门峡市绝大多数豆腐作坊都没有办证,有的可能还不知道要办证,为什么就不能年年反复提醒他们办证呢?这种“联合行动”即使取得了令行禁止、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副作用也不小,不但小作坊主有意见,消费者也不理解,网友发出“虢都坊关系很硬啊”的联想就是证明!
其次,作为政府部门组织的联合行动,还应以尽量少影响广大消费者的生活为前提。只让“虢都坊”这一家生产批发豆腐,造成了事实上的市场垄断,而垄断是市场的大敌,一旦出现,必然会造成市场短缺,导致豆腐价格上涨、质量及服务态度下降等。对此,有关部门不但没有进行反思和采取补救措施,而是用简单、生硬、推诿的态度回应消费者,这是错上加错。
既让市民吃上放心豆腐、又不采用“抽风式监管”的办法应该是这样:工商、质检等部门几十年如一日地加强监管,天天都是“联合行动日”,让不合格的豆腐失去生存的空间,所有豆腐作坊主就不得不去生产合格豆腐了;如果某些小作坊没有条件或不愿生产成本更高的合格豆腐,他就只能考虑转行,退出市场。这样,市场上的豆腐永远都是合格的,就再也不会出现联合行动时卖豆腐的无影无踪、“运动”过后不合格豆腐到处都是的尴尬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