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道德滑坡没有关系
(2010-11-07 10:47:44)
标签:
市场经济道德滑坡无关杂谈 |
南阳3岁小男孩张豪瑞为拉痴呆母亲不慎从楼房上摔下造成头部重伤至今昏迷不醒的不幸遭遇后,经各类媒体的迅速传播,立刻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爱心效应;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领导立即派出专家组到南阳对孩子进行会诊,并及时把孩子接到郑州治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河南籍企业家表示,他们不仅要承担孩子前期在南阳治疗时的费用,而且要承担孩子今后康复的一切费用!还有当地的乡村干部、村民以及外地外省的教师、商人、外来打工者、年轻父母、网友等,都以捐款等方式向孩子表示爱心,到截稿时止,记者已收(接)到一百多条(次)捐款的短信、电话,目前已经收到捐款3万多元!
一个三岁孩子的行为打动了千千万万成年人的心,这个故事再一次向我们证实,市场经济与道德滑坡无关,市场经济完全可以与爱心、道德的坚守和弘扬并行不悖。
毋庸置疑,在中华民族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市场大潮的洗礼中,确实伴随着道德滑坡的倾向,这令我们无比忧心。但是,一个不幸家庭的故事,却引发了全国各界这么多人的关注和慷慨相助,尤其是绝大多数捐款者都不愿透露自己名字!这说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浸润了30年的各阶层国人,内心深处的同情心依然火热和博大,尤其是那位自愿承担所有治疗费用又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籍企业家,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企业家博大的胸怀以及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品质。
当然,这么多捐款人并非都是富人,但不少人一出手就是千元几千元,这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根本不可能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完善,随着公众收入越来越高,捐款的人也必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慷慨,救助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我们还看到,传统媒体的及时报道和新兴媒体的跟进对于公众同情心的唤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信息社会,也为爱心的弘扬插上了翅膀。
总之,市场经济并不必然蚕食社会道德,如果我们能够更公平地解决社会利益分配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用更科学和有效的法律来规范社会救助机制,如果我们的各级官员能够在道德建设上以身作则,无私献爱心、不求任何回报的感人故事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