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招不到人,主要原因是老板赚不来钱
(2010-05-23 16:30:45)
标签:
民营企业招不来人主要原因赚不来钱杂谈 |
□岳建国
5月20日,2010年“河南省民营企业招聘周”在全省18个省辖市同时启动。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在省人力资源主会场,还是在郑州市人力资源分会场,招聘现场都出现了“僧少粥多”的冷清场面。一企业招聘负责人说,他们需要有经验的技术员,但找不到这样的人才;参加应聘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她和同学每月租房需要800元,民企最高只能出1200元的工资,根本不够花,没法应聘。省人力资源市场有关负责人分析,校园招聘、网络招聘也分流了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求职者,而民营企业待遇低,各项社会保险和劳动合同,是更重要的原因。(见昨日《大河报》)
笔者认为,对于民营企业招不到人的原因,报道中列举的这些方面都很真实,但也都是表面现象,国有垄断企业每次招工都极其火爆这一现实告诉我们,民营企业在我国所有企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竞争残酷、赚钱特别难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企业说缺少有经验的技术员供她挑选。这不是理由。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有什么实践经验?再说,企业难道就不能自己出钱培训技术员吗?要知道,在美国这个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企业出钱让刚招聘的大学生参加培训,可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恐怕还是与民企没钱有关吧!
大学生们因民企薪酬太低无法生存、各项社会保险和劳动合同难以落实而不应聘,这种就业观念不存在什么误区,这也并不能全怪民企老板们太抠门,因为这些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根本就没钱可发。笔者熟悉的一位张姓会计曾对我说,她曾在郑州十多家民营小公司干过会计,绝大多数老板都不赚钱,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生计,还有两家倒闭了,让他们拿什么发高工资呢?
有人会说,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市场表现红火,怎么会不赚钱?没钱还招人干啥?这恐怕都是外行话。就郑州而言,确实有许多民企扎堆的市场看着很火爆,比如科技市场、家电市场、建材市场、家具市场等,但原因是这些行业都是没有门槛、可以自由进入的行业,他们也想去与百姓生活联系更密切的电、水、燃气、石油、盐等行业,可是国企早已垄断了,不让进入,而能够进入的行业由于过度甚至惨烈的竞争,利润被压缩到极低的水平,比如小型电脑批发公司,每台电脑赚10元就出手,每月能赚多少钱?
还有,由于房价不断攀升,导致商店的租金水涨船高,如在郑汴路家电市场,一个30平方米的门店每月要付4500元房租;由于中小民企贷款难,他们不可能搞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只能靠招聘更多的业务员多多推销,所以,工资是很大一笔支出;还有,中小企业税负过重,哪怕是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郑州某区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不但没降,而且还有增加!
在发达国家,大型企业(那里基本没有国有垄断企业)是法律限制和打压的对象,因为他们本身就很强势,又很容易形成垄断,而中小型企业却是法律扶持的对象,但在我们却正好相反,无论是在行业准入、贷款还是税收方面。可见,如果国有垄断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之间市场地位不平等的现状不改变,民企生存环境过差的局面仍然存在,民企招工难这个问题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