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士康悲剧:新版的《摩登时代》

(2010-05-24 10:29:22)
标签:

富士康

摩登时代

杂谈

□岳建国

 

富士康“第十跳”,跳得社会“心惊肉跳”。对此,富士康员工说他们并不意外。19岁的员工潘凌风说,他们整天都在做机械化的工作,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而辛苦工作又没有公平回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科院、北京社科院的九位社会学者发出共同呼吁,要“在个体心理层面上去思考‘世界工厂’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前途问题”,对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正度缺失、地方政府对资本偏爱、底层普通劳动者绝望情绪增加、新生代员工耐挫力比较差等问题给予足够关注。(见今日本报A07版)

 

富士康悲剧引发了无数讨论,出自该厂员工之口的“机械化的工作,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没有公平回报”这些字眼,会让我们联想起卓别林那部著名的电影《摩登时代》。

 

在以新动力和生产流水线等为标志的西方工业革命风起云涌时,卓别林却用《摩登时代》这部电影,对与这场革命相伴随的工作时间长、精神高度紧张、收入微薄、没有自由、让劳动失去幸福和快乐等违背人性的种种弊端进行尖锐讽刺,对后来美国产业工人要求改善工作环境、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提高福利待遇起到了启蒙作用。但不可思议的是,在我国目前的部分民企内,工人们仍然生活在新版的《摩登时代》,“机械化的工作,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没有公平回报”这些字眼就是证明。不同的是,电影中的工人只是被高速运转的生产线搞疯了,而富士康员工却接二连三地自杀!

 

有人会说,富士康现象不能代表一个时代。我不这样认为,深圳富士康拥有42万名员工,和拥有几百上千名员工的其他中小企业相比,其自杀率不见得就是最高的,只是我们没有更全面地对比数字而已。有人会说,同样的生产环境和待遇,第一代打工者为啥少有跳楼?这是因为第一代进城打工群体家乡极其贫穷,能在城里有个地方住、有口饭吃,干一个月能拿回家一两百元钱就令他们很自足、很幸福、很快乐了,他们很少自杀,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生活在“摩登时代”。

 

但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二代打工群体,从小就不缺吃穿,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享受了较多的呵护和自由,这一代人需要的不仅仅是饭碗,而是更加重视权利和尊严。而一旦走出故乡、走进富士康这样的“摩登时代”,他们在一夜之间、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成了生产线上的一个零件,成了繁重生产任务、铁面监管和苛刻考核的承载者,震惊、失望、愤怒、绝望情绪油然而生,又因无法排遣,精神崩溃就无法避免!

 

人不是机器,其工作的过程和所得回报必须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否则,无论效率有多高,对资方的贡献有多大,都是违背人性的,不道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富士康悲剧以最惨烈的代价告诫我们,要想避免这类悲剧重演,让民企的一线工人们真正走出“摩登时代”,那就必须给予全国民企和国企同等的市场地位,令二者享有同样的劳动权利、福利待遇和法定假期,让他们像国企职工一样自豪、轻松和快乐地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