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巴不得大蒜永远2分钱一斤
(2010-05-11 19:22:47)
标签:
大蒜涨价打压垄断报复性反弹别拿游资开刀杂谈 |
□岳建国
【新闻事件】低价收上的上万吨大蒜入冷库,囤积数月或半年后在价高时出手。在中牟,靠囤蒜牟利的蒜商,因今年蒜价暴涨至历史最高水平而获巨利,中牟相关权威人士称,仅今年在中牟就因此产生了五六位千万富翁。但商家坦言,他们囤蒜和赌博差不多,有时候一赔就是上千万,有的蒜商因此喝药身亡,或者背井离乡。(见5月11日大河报)
报复性反弹是蒜价疯涨的主因
目前的大蒜价格过高、严重背离价值是事实,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年前大蒜价格低到了严重伤农的地步,那时,3元钱可以在郑州买到一编织袋大蒜,山东更是降到了0.1元一公斤!在这种价格下,蒜农们发誓再不种蒜,于是,大蒜种植面积大幅减少,造成这两年的市场短缺和价格报复性反弹,价格虽然疯涨但并没有疯狂。其实这种反弹是有好处的,只有这样,农民才能重拾种蒜的信心,才能自动校正曾经被严重扭曲了的市场规律。可见,商人的炒作只是次要原因,想想看,两年前大蒜供应充足、价格很低时,民间游资为啥不趁机而入、囤积居奇呢?可不知为啥,很少有人愿意从这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为了强调大蒜的疯涨,有些人大肆宣扬大蒜价格上涨了几十上百倍,几乎超过了猪肉的价格。可是,这个几十上百倍,是以两年前的极不正常的价格为基数的,而目前的肉价,也是低得让养猪户严重亏本的价格,这样比较正常、合理吗?还有不少人甚至是专家说,目前大蒜价格的疯涨,从长远看是伤农的,我就不相信,过去几分钱一斤时,难道从长远看就不伤农?有人说,大蒜涨价了,农民们没有沾到多少光,都让中间商剥夺了。说这种话的人,都把农民们当成了对城市蔬菜价格一概不知的傻子,这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故意说谎。
别动辄拿民间游资开刀
“民间游资垄断蒜源”,不少人还这样指责商人。据新华视点报道,这两年,商人们提前跟农民签下大蒜包销合同,先付一部分款,还免费供应化肥,承担了全部的风险。天哪,农民吃了这样的定心丸,这不是我们长期希望出现的局面吗?什么叫垄断?许多背靠政府的国有企业,从资源的勘探、开采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了一条龙式的垄断,自己制定价格,目前,我们不但对他们束手无策,而且把他们排除在反垄断的打击对象之外,却动辄把垄断的大帽子扣到民间资本身上,这不是捡软柿子捏吗?从报道中看,他们这两年才赚了点钱,过去大都赔了大钱,有的甚至要跳楼,试想,有这样的垄断企业吗?蔬菜行业是一个实现了充分竞争的行业,谁有能力长期垄断?
再说,如果不让游资进入蔬菜市场,那他们该到哪里去?目前,垄断行业他们不能进入,煤矿不欢迎他们,如果自由竞争的行业也排斥他们,那么他们的出路在哪里?难道他们只能把钱放在银行里等着贬值?赚钱是商人的天职,赚钱的窍门之一就是购买有升值空间的商品,然后在升值时马上卖出去,搞这种生意的商人多了,比如,炒茶叶的,炒君子兰的,等等,难道他们都该受到谴责并被打压?
有人会说,大蒜是生活用品,不一样。是生活用品不假,但不是生活必需品,大蒜价高了,你少吃甚至暂时不吃不就得了?其他价格低的蔬菜多的是。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心态,大蒜价格很快就撑不下去了。当大蒜价格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进行报复性反弹时,城里的消费者就大呼政府出面打压,请问,这有法律依据吗?你们知道农民和商人的感受吗?当农民和商人巨额亏损时,你们为啥不要求政府出面干预、为啥不呼吁城市消费者主动抬高价格呢?现在,政府在这方面理智多了,对充分竞争的产品,并不轻易干涉,这就是进步。再退一万步说,对于变化性很大的蔬菜价格,政府怎么干预?就像郑州的西红柿,消费者们刚刚叫喊着价高,没几天可就降下来了,其自动调节的机制比行政干预的机制要高效得多,政府干预根本就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