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讲“人性” 春节用工才不“荒”
(2010-02-05 20:56:57)
标签:
城市
企业
用工荒
权利荒
尊重
人性
公平
杂谈
|
|
据昨日《大河报》报道,往年一到这时候,郑州居民家里雇的保姆大都要回家过年,饭店的服务员也明显减少,老板只好亲自上菜。据记者调查,这种“用工荒”的情况今年在郑州不算太严重。原因是什么呢?除了不愿回家过年的大学生填补了一部分空缺外,主要是不少公司采用了平时给员工过生日、节前发红包、涨工资、承诺给加班费、组织聚餐、通过抽奖活动奖励贵重家用电器等办法,留住大量员工。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但为城市居民及饭店老板们解除了这一周期性的节前大烦恼,而且清晰地向我们解答了春节前“用工荒”年年发生的真正原因。
过去,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城里人或多或少都把原因归结为农民工们春节意识太浓,团聚观念太强,处事过于自私,为了回家过年,可以放弃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全然不顾城里人的利益和感受。现在城里人应该明白了,农民工之所以这样做,最重要的原因是城里人对待他们过于冷漠,过于吝啬,过于高傲,缺乏平等的视角和人性化关怀,使他们在城里得不到身份上的认同、人格上的尊重、待遇上的公平和情感上的慰藉。每当春节来临,他们这种感受就特别强烈,于是便本能地背起行李,到家乡和家里寻找尊严和温暖。但是,一旦城市居民和老板们给予他们尊严和温暖,给他们开出公平的工资,他们就会表现出巨大的宽容和胸怀,压抑回家团聚的渴望,为城里人的正常生活和过好春节提供保障!
郑州出现的这一变化也是打开南方许多工业城市动辄出现“用工荒”现象的一把钥匙。那里的多数企业,只在得到订单时才觉得需要农民工,一旦没了订单,为了减少企业成本,他们就会马上停工关门,哪怕农民工们千里迢迢刚来到这里连路费都没挣够,他们也毫不顾及,使这些人从此与自己无关。可是,一旦有了新的订单,他们就用种种办法让已经回家的农民工们迅速赶来。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们再缺钱再渴望工作,也不可能无限期地忍受如此捉弄和折磨,一旦不再愿意被老板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用工荒”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相反,如果城市的老板们能让每个农民工的收入具有长期的保障,能够养得起他们的家人,哪个农民工不愿意在城市安家落户,做老板最忠实的永久性员工?可见,这种“用工荒”并不是真正的“用工荒”,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权利荒”和“诚信荒”。
其实,郑州的居民及老板们今年并不是突然有了很高的道德境界或博大爱心,对农民工开了大恩,而是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劳动法》等法律早就赋予全体公民的权利归还给了农民工,不再像往年那样故意忽略甚至践踏罢了。从这个方面看,郑州发生的这种现象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落实弱势群体的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公平,不但不可阻挡,不但弱势群体能从中得益,强势群体也能从中得益,而且还能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一个真正的多赢之举。
Y (大河报社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