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只苍蝇牵出“制度的尴尬”

(2012-06-04 17:06:09)
标签:

杂谈

北京出台公厕管理标准,苍蝇不得多于两只的规定爆红网络,段子无数,神曲几首,嘲讽、调侃外加恶搞,把北京市容局的官员气得个半死,明明是一整套人性化的标准,咋就被揪住这不起眼的一小点往死里发挥!无独有偶,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一句6岁儿童只要会10以内加减法即可也遭遇板砖一片,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实哪里行得通,教育部官员也一定委屈,明明想搞个指南针,你非要揪个条款当靶子,不打成筛子才怪!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但凡规章、制度一出来,大家常会手持放大镜,东瞅瞅,西看看,马上找到漏洞之处,荒唐所在,再极尽调侃之能,娱之乐之。反正,这东西肯定又是个花架子;反正,这么搞大家有的是办法钻空子;总之,出这制度的人不是幼稚的可爱,就疑似打通了“任督二脉”,脑子里有“开水的声音”。

严肃的整套制度,就这么被“四两拨千斤”地娱乐消解,徒留一地鸡毛,着实让人慨叹。制度除了约束,还有引导的含义,现在被这么反向一解构,自己都体无完肤了,就更别提循循引导、徐徐建设了。按说这种心态很不好,可因此就指责国人对制度不严肃,不敬畏,显然也有点空洞;众多国人“集体无意识”的选择,恰恰说明了这种心态其来有自。

现实一再教育了民众,大家看到了太多沦为摆设、没人关心能否行得通的制度,隔三差五拿出来,在这个文件里说说,又在那个规定里讲讲,讲完了说完了,也就“制度建设”完了,至于能不能执行、会不会到位,没多少耐性关心。反正,生产线上产品质量出了问题,责任人想跑比较难,可当一个制度失效时,又有谁被追究过责任?

于是你会发现,中国的制度建设常会陷入一种尴尬:一方面,我们不停地制定法律、规章,不停地发通知、发文件,据说中国法律法规的数量,已经在世界遥遥领先了,网络之密,真的管天管地管苍蝇了;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觉着制度不够用,现实有点乱,很多事管不住,遇点新情况就要再出个制度补丁,乌龟翻跟头,一个规定(龟腚)跟着一个规定。所幸,制度执行起来麻烦,定制度这活却好干,只要绕着麻烦走,并不太困难。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我们要靠制度编织国家文明的网络,规则越来越多,却好像越来越没用;制度越来越密,打破却越来越容易,很多现实积弊依然如牛栏养猫,该咋地还咋地,文件飞来飞去,苍蝇也飞来飞去,谁怕了谁?

可若说这注定是解不开的死结,我打死也不能相信。正面教材不是没有。就拿酒驾这码子事说,早年法律也禁止,却不怎么执行,谁说开车了不喝酒,多半会被笑话没骨头;后来严格执行,真抓真罚,再看看,开个车想喝酒别人都拦着。全国上下,齐齐刷刷,容颜为之一振,那效果,不服不行!说明了啥?法律制度一旦严格执行了,它就有生命力了,人人都把它当回事儿了,哪还敢奚落你、调侃你?

大到国家社会,中到企业单位,小到家庭教育,道理如出一辙——道虽迩,不行不至。好制度没有执行,还不如没有;制度若总是徒具观赏价值,就难怪大家吹毛求疵,四处找笑话看。我们经历过盲目崇拜权威、语录治国的年代,走出盲信,懂得存疑,这是进步,但质疑应该是力求科学理性的,是能通过博弈具有积极指向的,而不是大家丧失耐性,冷嘲热讽、插科打诨,近乎娱乐,只待其再度失灵。我们正在从一个极端跌入另一个极端,制度正在从太管用到太不管用,这种现象的扭转固然需要精英们的认知与引导,更需要管理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救赎。管理者应忧患地意识到,每一次制度遭遇娱乐化消解与虎头蛇尾的无疾而终,后果绝不是单一个案的成本,而是在加剧整个制度文化的扭曲。

要让国人敬畏制度,有尊重规则的愿望和习惯,就不要不负责任地今天出个规章,明天发个制度,能存活多久却一概不论,能否植根人心都一概不管。请沉下心来,扎扎实实抓一些落实,立木为信,播下规则的权威,才能及早告别制度的尴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