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粉饰“瘦肉精”的中国学术该当何罪

(2011-03-29 20:18:18)
标签:

杂谈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影响在不断升级。有人费解,克伦特罗(瘦肉精)这种治疗哮喘的药物,如何变成了猪的饲料添加剂?而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后,瘦肉精为何仍然可以换上马甲屡禁不绝?有媒体穷追猛打,终于找到了其在中国横行的路线图,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学术粉饰瘦肉精的尴尬镜像。

 

据《健康报》等报道,内地克伦特罗引进第一人,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许梓荣。许梓荣最早在论文中推荐,在饲粮中添加15mg/kg克伦特罗效果最佳。难道他不知道有副作用吗?不是不知道,而是装作不知道,按照他本人向媒体的解释:那时国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猪,我们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就这样,瘦肉精的危害被遮盖了起来,间接的结果,是光从199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就至少有2455人因食用瘦肉精猪肉中毒。

 

为了发表论文,可以战胜科学良知,我们无言以对。而这种粉饰行动,在学术研究的名义之下,竟然一再升级。比如克伦特罗被禁后,许梓荣将目光转向了莱克多巴胺,作为瘦肉精中克伦特罗的最佳替代品,直到后来再次被禁。业内人士透露的信息更让人震惊——为了逃避检测,一些高校专家研究出遮掩剂,使得使用莱克多巴胺的猪农,只要没造成中毒事件,就可以大胆使用挣更多的昧心钱。

 

在瘦肉精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学术界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那就是粉饰,往严重处说,遮掩剂之类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欺骗民众的帮凶。而这一切,竟然都是打着学术研究这样神圣的幌子。学术良知?科研底线?道德自律?你看到了吗?很多时候,我们把编造、抄袭、造假视为学术不端,而这种选择性失明,显然也是另一种学术不端。面对其危害酿造的恶果,这样一些行为,是否真的可以界定为一个学术道德问题,而不需要承担法律的追究?

 

或许,把所有板子都打到教授们身上,有人会感到委屈,我们更应该从中国学术的大环境上来考量这个命题。一个学者,为什么不敢坚持科学精神跟政府唱反调呢?最大的原因便是学术研究受到政府部门支持与左右——许关于克伦特罗的论文,大多得到了国家科委的资助。而这种科研项目式的学术研究,常常不是探求真知,实事求是,而是需要权力乐见的结果。换句话说,很多学术项目尚未启动之时,结论便已经依稀可知;对于不需要的研究结论,它甚至连作为论文发出来的可能都没有。这种圈养学问的思维,只能造就大批犬儒式生存的尴尬,如何能有真知,又如何可能造就学术的大师?

 

瘦肉精进入中国的每一个环节,贪婪都战胜了理智,无良都战胜了道德。最让人寒心的,就是学术界的失守。以往我们总将学术不端视为学术圈内的事情,今日观之,没有人是个独岛,它必然要漫溢出来,把伤害招呼到每一个民众的身上。对于此类行为的纵容,终究只能是对我们身体的犯罪。谁又能说,整顿学术界,不是整顿瘦肉精的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