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高房价“决裂”的勇气与底气

(2009-01-18 07:39:14)
标签:

杂谈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只有焦灼时,才知道谁怕房子“掉价”。近段时间,常被舆论质疑屁股坐位不准的政府部门出现了姿态上的“分裂”,咂摸咂摸,倒也内含深意。
 
  继去年直言“政府有能力平抑房价”的广州市长张广宁后,一批地方官员近来不约而同地以不同方式表达了与高房价“决裂”的态度。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不要怕经济指标不好看,上海未来没有拯救房市的打算;北京市长郭金龙说,房价涨得太离奇,老百姓不喜欢,我不能托市;南京市长蒋宏坤说,房价要理性回归,希望再淘汰100多家质量不高的开发商;深圳市长许宗衡说,深圳楼市应该遵行自己的规律去发展,深圳不救市……
 
  与“决裂”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另一些官员对楼市更热烈的“拥抱”。据1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为支持楼市拉动内需,安徽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近日对合肥市房地产市场展开调研,并当场掏腰包买下一套80多平米高层住宅,以身示范。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更是在当地电视台一直播栏目中极力推销楼盘,并高喊 “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市委书记“当场掏腰包买楼”能秀出多少示范作用,令人生疑;政府官员将买不买房上升到爱不爱国的高度,令人生厌。没房子的谁不想像市委书记那样豪迈地当场掏腰包买套“爱国楼”,问题是他也得能掏出来呀,总不能买不起房连爱国的资格都剥夺了吧?
 
  几天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曾公开表示,地方政府不得再越权刺激房市。这类信息被认为表达了中央政府的立场,也得到了舆论好评。现在虽不能说合肥市“越权刺激”,但“买房就是爱国”的论调,其负面效应恐怕丝毫不亚于几项税收、土地优惠。我要是合肥市的开发商,一定会为书记大人的亲身示范挺直腰杆,会为局长大人的“爱国论”感恩戴德,笑看天下欲做“房奴”而不得者,有领导如此撑腰,看谁能挺到最后?
 
  我无意搞诛心之论,但却从“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的反差中,依稀看到一个迹象:表现出“决裂”姿态的,基本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堪称经济上相对成熟的“一线城市”;而包括合肥市等一些不肯“决裂”摆出死死抱紧姿态的,基本是一些所谓的“二线城市”。诚然,一线城市的楼价已经太高了是个原因,但也不排除另一层内含:由于房地产在城市投资中所占比重不同,一线城市有能力慢慢摆脱对“以土地房价经营城市”的依赖,而很多二线城市找不到新的出路,便会死死抱住这条“粗腿”,唯恐地方经济因此而一蹶不振。
 
  这是需要警惕的迹象。以往楼市炒得最疯的是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一线城市,但随着城市化率提高与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开放商与资金必然逐步向二线城市流动,线城市在逐步甩包袱,二线城市在抓紧捡包袱,这种转移与当地那些经济乏力的地方官员一拍即合,很快就会形成升温效应,令中国房地产长时间不能“消肿”。
 
  根源在哪里?就在于经济结构本身的畸形。在鼓励发展实业经济投资、服务业投资等方面手段有限,只能信仰“高房价经营城市”的理念,任由城市房地产投资长期占整个城市投资非常高的比例,以为这是搞好发展的捷径;为了避免经济指标大幅下滑,即便知道是畸形发展也无力改观。房地产因亚洲金融危机火了起来,又因为分税制“绑架”了地方政府,如果地方政府总找不到自己健康的财源,就会对地方房价比开发商还要紧张。越是二三线中小城市,这种依赖症越严重。可笑的买房爱国论,不过是依赖到痉挛的一种恐慌罢了。
 
  让任何一个城市地方官与高房价彻底“决裂”,都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更需要仓中有粮的底气。增强资本投资的多元渠道、减少房地产在经济结构上的比重、降低税收财政对于出让土地的简单依赖……这些都非一日之功;但不未雨绸缪,再陷老路,亦将绝非一日之害。一线城市是凭什么才敢“决裂”的,也正是当下应努力培育二线城市生成的——第一轮城市化中走过的弯路,不能在下一轮城市化中再走一回。我们不该那么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