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为什么突然“没有热钱”了?

(2008-07-17 08:39:15)
标签:

杂谈

(发于中国经济时报、新快报、华西都市报等)

 

6月25日,专家张明的一份报告称,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已达惊人的1.75万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国内不存在热钱,只有一些异常资金。(7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没有热钱?如果属实的话,也堪称一大喜讯了。因为假如中国没有热钱,意味着一大批经济学家很长一段时间的担忧就是看三国掉眼泪瞎操心了;假如中国没有热钱,意味着国际流动性资金过剩的问题对我们就没有那么那么大的压力;假如中国没有热钱,意味着我们的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都比预期要好得多;当然,假如中国没有热钱,更重要的是意味着这些年外管局在把热钱拒之于国门之外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有人不理解,经济学家、银行、券商、央视等媒体讨论热钱那么久,外管局不回应,为什么现在突然就回应了,冒出了个中国没有热钱的说法?其实,现在是声称中国没有热钱藏身的最佳时机——此前舆论通常认为,热钱的主要藏身处就是股市和房市,而这两个领域近来恰恰是最低迷、最不被看好的两个地方,既然热钱这种游资是专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在股市房市低迷之时,这种短期、套利和投机的特点很少表现出来,此时声称没有热钱,是再合适不过的机会了。

 

在外管局有关负责人的话语中,能够看出这样的逻辑:我们的工作做的很好,所以没有热钱之忧。热钱要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以及非法渠道(比如地下钱庄)三种方式进入国内,我国当前资本项目管制较严,热钱的进出成本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要高”——第一条渠道堵上了;通过虚假投资方式进来的资金将来出去也困难,撤资需要清算程序,不可能很快走掉”——第二条渠道也不可怕;我国的资本管制还是很有效的,大量的资金还是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和FDI进来的,地下钱庄不会是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第三条渠道也没什么嘛。既然外管局工作如此出色,还忧虑什么热钱搅动呢?

 

这让此前一门心思研究热钱的专家学者们很没面子,你们是杞人忧天嘛!估计接下来一场争论是难免的了。单从外管局这位负责人的声明来看,似乎不能回避的是三个问题:其一,热钱异常资金的差异究竟何在?如果说只有快进快出的资金才称为热钱,这样的理解是否有点教条了?不能否认,目前国内有些研究把国际短期投资与中长期投资模糊混到一起了,都定义为热钱,这会造成误判,令数字过大,但过于想强调二者的不同,认为中长期资本便不是热钱,是否也教条了?究竟是称呼重要还是实质的影响更重要?有专家认为,热钱并不在人们通常以为的股市或楼市,而是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可能托身于一些地下钱庄,这样不快进快出的资金是否就不需要防范了呢?

 

其二,外管局认为1.75万亿美元等数字过于夸大,但外管局因为不承认热钱,所以没有过专门的统计,也没有自己的数字;对所谓异常资金的数额,也表示没有具体统计,因为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我们相信,算热钱N种算法会有N个结果,但如果自己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数字,单纯批评别人研究不正确、不专业,似乎也很难让人信服。

 

其三,研究热钱,不是为了唱衰中国的外币管理,而是有助于中国政府对症下药,出台更有力的资本管制措施以防范热钱的进一步流入,比如加强与海关的合作与数据共享以更准确地识别虚假贸易;加强对地下钱庄的打击,严格审查与监管提供类似地下钱庄服务的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是,有助于中国政府维持资本市场的合理估值,加快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的升值幅度,但如果从根本上就否定了热钱在中国的存在,是否会造成各地在这些努力上的懈怠?

 

对于中国是否有大量热钱,应该允许有争论,但不应该是管理部门与研究机构之间简单的口水之争。当前各类资本流入中国的动力是非常强的,国内市场的通胀等也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面对房市与股市低迷和中国外汇管理上的成绩,万万不可盲目乐观,对于管理部门而言,最需要做的是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加紧防范,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民众需要看到一套漂亮的防范组合拳,不希望看到一场简单的文字游戏或者扯皮口水之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