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黑手非要把追星女吃干榨尽?
一个非洲小孩因疾病和饥饿命在旦夕,旁边是一只虎视眈眈的秃鹫,等待小孩的生命终结,等待其尸体成为美餐。这幅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的照片,作者凯文卡特却饱受指责:记者为什么不丢下相机而给那个快饿死的黑孩一壶水、一块面包?为什么不救那个孩子于秃鹫的喙爪之下?一个孩子的生命难道不敌一幅新闻照片?谴责声中,这位记者以自己的生命而谢天下:他自杀了。
这个在新闻伦理学教科书里一再出现的案例,相信没有几个搞新闻的人不熟悉。它让我们知道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还有一些道德、责任,要比新闻产品本身更重要。当新闻人为了新闻产品而“虎视眈眈”地对待新闻对象,当做大新闻、炒出轰动效应的新闻成为一些媒体“至高原则”的时候,同样会生产罪恶,同样会杀人于无形。
在杨丽娟追星事件的全过程中,一些无良的媒体便极尽炒作、策划之能事,将一场罪恶演绎地淋漓尽致。诚然,就现有的资料来看,这个家庭具有了偏执、极端的一面,事件本身也是一个极端的例子。问题的关键是:一年来,我们有多少媒体不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消灭这个极端,而是巴不得这样的极端越多越好、越“极”越热闹?
杨丽娟一家能够成为“媒体红人”,媒体功不可没。从一年前一则“女子为见刘德华倾家荡产称见不到他今生不嫁人”的消息,到两天后 “该父亲为女儿追星到医院要求卖肾”,再到后来“全国各大媒体将联合向华仔发请愿书帮追星女完成心愿”的报道,“新闻价值”不断提升的背后,依稀可见媒体“组团忽悠”的身影。在有媒体将自己报道追星女事件的用心美化为“表现出本报长期以来对弱势群体的爱心和帮助”时候,这种“追星不成就算弱势群体”荒谬与自我迷醉已经上升到了令读者看不下去的地步。
在刘德华作出“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的回应之后,媒体非但没有收手,反而更卖力气。根据零星的报道,有媒体派专门的记者找到刘德华歌迷会,希望促成追星女“圆梦”;也有媒体搞“救助行动”,给杨丽娟请来一个刘德华的“变脸”师傅。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一面如同祥林嫂一样一再声称,“我们是为了救助这个追星女”,但在另一面,每一步动作,都在新闻纸上充分地张扬着,在网络上充分地传播着——媒体无形当中成了杨家公然“逼刘”的传声筒。追星家庭在媒体的怂恿、推动之下,被包装成一个“弱势群体”的形象,并令他们获得了“刘德华凭什么不见我”的委屈与正义感。
为了新闻而救助,还是为了救助而做新闻,恐怕媒体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在杨父终于蹈海助女追星的悲剧发生后,通过电视屏幕,我们看到了一批形影不离的记者热情地为杨丽娟出谋划策,甚至听说有记者甩掉同行,“独家”出资安排其住行,“垄断”了新闻资源。接下来,坐着飞机回到兰州的母女俩,在记者的出谋划策下前往杨父生前工作的学校,提出了 “学校出面替杨家偿还所欠债务、学校代杨家母女接受媒体资助”等要求,被校方拒绝。最新的消息是,杨家母女拿到了二次赴港的签证,在媒体的簇拥下,到北京接受杨臣刚的捐款,然后飞赴香港……我们不知道这场黑色闹剧何时能够收场,杨丽娟何时才能被媒体放过,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新闻学的课堂里,大家接受过“媒体不能策划新闻”的理念。但在抓眼球、造热点、换效益的功利目的面前,在“新闻策划而不是策划新闻”的文字游戏掩盖之下,一些媒体正导演着悲剧,却似乎毫无愧色,甚至为自己的“专业操作成果”而得意洋洋。
在整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一些主流媒体,在对杨父跳海的悲剧报道、分析、反思之后,在发现了杨家人的偏执与案例的偶然之后,保持了相当的清醒与克制——他们知道那是“热点”,可以换来“阅读率”的提高,但他们在发出“让杨家母女归于平静的生活吧”的倡议之后,及时地刹车了,从报道炒作的队伍中静悄悄的离开了。但另有一些媒体,仍然热火朝天,忙前忙后;仍然大版面、“大手笔”的渲染,为杨家人出着一个又一个的“新点子”,不断地制造着新闻的“高潮”。
在网络上,有网民指责一些媒体是要“吃干榨尽这则新闻”。“吃干榨尽”,让人不寒而栗!
热衷于炒新闻的人有一个永远的借口:“读者爱看”。或许,杨家的故事的确可以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心理。但正如有媒体所言,大众的阴暗心理可能是天然的、无意识的,但是媒体是否要迎合这种无意识?是否应该将人性的弱点利用到把人“媚死俗死”?人们想要观看病态的粉丝,媒体就把镜头、把话筒对准病态的粉丝,这就是我们对待偏执病人的方式?媒体的集体迷失造成的会是更多的人的集体迷失,看看我们丧失原则、不分是非制造的疯狂明星,引领着多少校园中的孩子迷失了方向?
这是一个进步的时代,媒体正获得着更多的自由。然而,自由,多少罪恶却假汝以行!为了市场,为了所谓的大众注意力,媒体是否就可以丧失超越性的判断,任凭罪恶的黑手助推这个时代趋向更多的迷离?当一双双潜在的黑手助推着追星家庭的悲剧一步步跌向深渊的时候,媒体是“立于船头的了望者”,是保持社会良心的“无冕之王”,还是助推商业工具,一次次刺穿社会底线的刽子手?
或许,我们无法说清楚这只罪恶的黑手究竟都来自谁家,恐怕也没有哪家当事的媒体会站出来检讨,但这个狂热时代的形成,素以正义者自居的媒体真的就能脱离干系吗?那些一次次给记者下达“添把柴火”的老总们,真的就不怕被钉到时代的耻辱柱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