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为何热衷于传讹“女博士像灭绝师太”

(2007-04-02 17:13:58)
标签:

女博士

灭绝师太

  近日,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学生进行的一项关于“高学历女性幸福感”的调查显示,将近九成的女博士生感到幸福,表示“不太幸福”、“不幸福”的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8.5%和3.4%。“我们否认网上流行的女博士生‘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的说法。我们的生活紧张而充实、精神世界十分富足,我们为此而感到幸福。”一位接受调查的女博士生宣言。 (4月2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当于丹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教授、女博士衣着艳丽,在电视上谈学术、谈生活、谈人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觉察到:今天的女性知识分子,早已不是当年老黄历里“生活爱情一团糟”的酸腐形象了,以睿智、优雅、高品位等为特征的“新知女性”形象正在建构。尽管如此,但似乎这些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于以女博士为代表的知识女性的调侃与嘲讽,背后的心态着实耐人寻味。

    大概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尤其是新世纪这几年,社会上对于女博士的调侃与嘲讽显得变本加厉。每一次女博士被骗、婚姻失败、找不到工作、不堪生活压力选择自尽的极端新闻,都会被媒体格外的关注,并兴起一番舆论的波浪。嘲讽最终落脚于当下两个非常极端的顺口溜。一个是““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更可怕,是东方不败!”另一句更加阴损,“世界上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前一个还把女博士当人看了,后一个干脆将女博士群体打入“非人”的序列。

    细想想,这属于怎样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里,知识分子正从市场经济与教育被尊重的大潮中,彻底摆脱了“臭老九”的帽子,人们已经丧失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语境;也同在这个时期,女性作为一个群体概念,正摆脱被歧视的角色,男女平等的地位前所未有的得以实现。

    了解了这两点,我们或许能够深刻理解大家如此兴奋地调侃、嘲讽女博士的社会背景--我们无法否认知识分子在今天成为一个被尊重的群体,我们也无法公然地歧视嘲讽女性,但一些畸形的观念仍然顽固地存在于我们头脑当中,于是,大家选择了一个人数较少、在知识分子与女性群体中都处于“边缘劣势”的群体--女博士,继续作为大家调侃的对象。以至于知识分子自己都丧失了自信,据说清华的学生在调侃骂人的时候,一段时间里也颇以用一句“你女博士啊你”为时髦。

     女性就该在家相夫教子,不该以学术工作为中心;读书多了就把人读傻了,女人读那么多书干什么?上学上到博士基本上就把弄得“高分低能”了,何况女人?……这些不尊重知识、不尊重女性的观念才是我们以讹传讹地调侃女博士的真实心态,才是被挤压在我们袍子底下见不的人的“小”。正因为如此,我们愿意主观地放大“就业难”、“择偶难”、“离婚率高”、“自杀率高”等每一个对女博士不利的信息,想当然地放大情感、生活、学习可能对其形成的“危害”。即便我们知道,那是老黄历了,那是一些并不代表群体的极端个例的集合罢了,但我们还是不愿意主动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虽说女博士完全可以“幸自己的福,让别人去说吧”,但一个群体被贴上一个“陈腐”的标签,当让会被人为地剥夺掉很多“幸福感”。于是,女博士站出来了,通过集体的声音告诉我们,人家“九成很幸福”,人家不是“灭绝师太”。这不免让我们这些曾经调侃过,或者正在调侃女博士的“闲人”有些颜面无存。是彻底摒弃我们思维里狭隘的“小”,从心底里建构起平等、文明的观念,还是寻找新的目标,继续满足我们调侃与嘲讽某个“弱势群体”的欲望?这,是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