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回帖是一种政治美德

(2007-03-08 17:28:39)
洛阳市两个市直单位和三个县政府,近日受到洛阳市政府的通报批评,原因还是比较新鲜的:只因“看帖不回帖”。据了解,去年6月,洛阳市政府网站“连线政府”栏目开通。市民可以通过该栏目进行投诉、咨询,洛阳市各相关部门指定专人每天登录,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下载、整理,经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予以回复。但有部分单位对市民帖子回复不及时,或者不回复且不说明情况,或者推诿扯皮、胡乱应付,因此被“通报批评”。(3月7日《东方今报》)
网上流传一句话,叫做“回帖是一种美德”,套用到政府网站来说,对市民的意见认真回帖,显然是网络时代一个“政治美德”的表现,更是信息时代政府更好履行责任的应有之举:表面看来,全国绝大多数政府部门都建有自己的网站,电脑作为现代技术,在公务员当中有着很好的配置。但遗憾的是,根据媒体的调查,有相当比例的政府网站常年处于“休眠”状态,成为一种摆设,网页上的信息常常数月没有更新,更不要说对于民众的意见做出积极回应了。
这的确有些悲哀——在中国首先普遍具备了现代技术条件的政府公务员,戴上了网络、手机等充分的“技术帽子”,却缺乏充分利用这些技术的“大脑”;有多好的硬件,都不代表我们的行政效率、服务质量提高到了怎样的水平,“认识水平”这样一个软件不足,政府大楼里面摆上多少台电脑都没有实际意义,只会成为官员聊天、打牌的“先进技术”。
中国人自古不乏关心国事的热情,网络平台为民意的自由表达注入了强力,也因此受到了许多民众的青睐。但在一段时间里,有的政府部门认为,缺乏约束的网络言论将冲击到自身权威,因此,将网络舆论视为“洪水猛兽”者有之,将互联网戏称为可以供任何人“涂鸦”的“卫生间墙壁”者也有之。有的部门对网络上出现的意见不理睬、不作为,甚至通过外力“围堵、清除”。
既然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那么自己在发表了意见之后,迟迟得不到回应,结果是什么?换做我们,我们会如何想?显然会怀疑政府“糊弄”人、“忽悠”人,进而政治参与的挫折感和无力感变会产生,心灰意冷、不再发帖可能都算好的,更大的可能是产生出“愤青”式的攻击与谩骂,最终结果是政府与网民互不信任,陷入互相敌视的恶性循环。
其实,作为一个媒介工具,互联网本身并非洪水猛兽,至于是成为政府与网民公众间畅通的“电子桥梁”,还是成为双方矛盾的制造者,起决定作用的是使用者的思想和态度。政府有责任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好网络舆论桥梁纽带作用,变被动“挨骂”为主动引导,只有网民与政府通过沟通,形成互信,偏激谩骂的情绪发泄才会越来越少,理性和冷静分析的反思才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也会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而大步前行。
政府回帖是一种政治美德。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在政府与网民之间构建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是网络时代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政府的积极主动,构建一组“召唤——应答”的模式,不妨就从“看帖回帖”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