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厚扬:如何撰写语文学期课程纲要
(2022-04-12 21:57:08)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教育生成 |
课题研究论文2
如何撰写语文学期课程纲要
滨湖中学
关键词:语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实施,只是规定了每个学段的内容标准,然而如何把课程标准中的学段内容标准转化为学期课程标准,课标中却没有提及。学期课程纲要就是要把每一学期的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让教师整体规划、统筹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资源筹备。依据课程标准,从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来进行定位,建立全面、清晰、准确的学科目标体系。制定出学期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规划一个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蓝图,更好地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课程纲要》是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门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我们这里所谈的课程纲要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某学期某门课程的纲要,是一种整体谋划。它可以是一个学年的,也可以是一个学期的,甚至是一个单元的。这里我们重点谈一下如何撰写学期课程纲要。
那么,何谓学期课程纲要呢?
我们把一个学期学科课程规划称之为“学期课程纲要”。“学期课程纲要”是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设计一本教材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四个核心问题。编制学期课程纲要,就是要明确一学期课程开设的基本问题。
那么如何编写学期课程纲要呢?
这里首先要明确编制“学期课程纲要”的重要意义。以往我们在课标解读时,只是抓住了学段和课时两个环节,缺少了学期目标,而我们需要编写的正是学期课程纲要。学期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安排、统筹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资源准备。我们在学期初要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新学期课程有整体规划。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内容有六个单元阅读写作、三个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如何统筹安排这一个学期一本教材的教学工作,教师一定先要做到心中有“学期计划”,这里的“计划”包括学生认知基础、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等。比如第一单元主要是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教师可以准备(同时也安排学生去收集)一些关于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自然界的图片视频、诗词歌赋等,以备讲课时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编写学期课程纲要首先要根据《课程纲要》关于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来进行定位,以课程视角来撰写。
这四个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我们不难看出,这四个基本要素都是围绕“课程”来展开的。“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
》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但这里课程的含义与我们通常说的课程的意思相差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也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其意思指功课及其进程。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现代课程正是综合了“学程”和“教程”两个方面的内容。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
从中不难看出,“课程”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要完成四个方面的任务: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回答的是这个学期学生要“学会什么”;基本的教材或活动是什么?回答的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什么样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教师怎样带学生去?回答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时的方法与手段;教师怎么知道学生已经到那里?回答的是教师以什么样的评价任务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及结果。
要明确学期课程纲要的阅读对象:一是给学生看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一学期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如何达标、如何评价等;二是给教师本人及同年级组老师看的,是要同年级任课老师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安排、教学中的注意点、怎么评价学生等;三是给学校管理部门看的,是告之学校管理部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需要得到的帮助等。学期课程纲要的阅读对象其实是“三位一体”的,学生是核心,教师是主导,学校管理部门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不难看出,“教(学)什么”“怎么教(学)”“达到怎样的教(学)的效果”“如何去检测教(学)的效果”,应该是在一个学期之初就应该定位好的。
二、编写学期课程纲要还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确立全面、清晰、准确的学科目标体系。
要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体系化解成为学期目标。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是基于对教材及其资源的分析、学情的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其解读,甚至包括地域水平的差异等。
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最为关键的是对课标的分解和整合。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本学期教材有“生活咏叹”“人生世相”“选择与坚守”“读书与鉴赏”“舞台人生”“责任与担当”六个主题,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从身体、思想、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很多方面均比七八年级更加具有理性,更加成熟。所以教材所选主题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涉及诗歌、小说、古诗文、文艺鉴赏、剧本等各种文体,这相比七八年级层次进一步提高。第五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围绕剧本主要安排了三个任务:剧本的学习与思考,剧本的准备与排练,剧本演出与评议。突出了学习的综合性,给初中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材比较注重文体特征,进一步连贯并加深了九年级上册的诗歌和小说的学习,同时针对九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加入了文艺鉴赏性质的文章,两个古诗文单元的主题是“选择与坚守”“责任与担当”,更加注重了立德树人,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古诗文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古诗词的能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七八年级相比,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具有大幅度提高。
本册教材写作教学主要是技巧与方法的运用,主要包括扩写、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和有创意地表达。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和“表达力求有创意”等要求。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一次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让学生收集资料,创作文稿,校正错误,完善文稿,用文字表达出初中三年的青春生活,既让学生加深友谊,又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议论文文体的理解,明确“立论”和“驳论”两种不同的论证方式。通过辩论准备、辩论实施,掌握辩论的原则和技巧,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名著导读安排了《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两次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能力,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通过以上对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不难看出,学期课程纲要是以整本教材为依托,综合学情的研究、课标的要求及其解读、地域水平的差异等各方面因素来编写制定的。因此学期课程纲要的撰写要早,在每个学期开始前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制定完成,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必须全面、清晰、准确地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来描述。
三、编写学期课程纲要要明确学期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
学期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以下构成要素:
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等;
2.课程元素:课标依据、教材分析、课程目标,评价标准,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比如班级规模、配套活动、教学仪器、实验室、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我们在编写单元课程纲要时可以按照以上三个要素,结合各自实际,有所取舍,活学活用,而不要一味地去机械模仿,生搬硬套。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所说的《课程纲要》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计划,学期课程纲要也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教学计划。它不再单单是教师的“教”,也不再仅仅是学生的“学”,而是从课程的角度入手,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四个要素来进行定位,紧紧围绕学生这一课程的核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整体规划,未雨绸缪,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规划一个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蓝图。
参考资料:
1.202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