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出你的那一盘招牌菜
(2022-03-14 16:15:40)| 分类: 随笔 |
端出你的那一盘招牌菜
载于2022/3/11《浙江教育报》
朱华贤
也许你会说老苏的论断过于武断:学生的特色不是靠教师单方面形成的。“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难道学生的特色与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就没有关系吗?也许你还会说,学生那么多,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脾气都不同,你教师的特色不一定都配他们的胃口。你的这些质疑听上去并非没有道理,但我要说的是,作为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目的在于强调教师特色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越鲜明越棒。
既然说到配胃口,我就先说一个吃的事例吧。坊间有一家地理位置偏僻、内部装潢普通的小餐馆,但食客几乎每天爆满,节头节脑还得两三天前预订。是菜品独一无二吗?不,几乎都是本地家常的;是价格特别便宜吗?不,有几个菜品,定价还远远地高出周边餐馆;是这里服务员小姐像空姐似的吸睛吗?更不,端菜抹桌的都是四五十岁农村大妈大嫂。凭什么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食客?就是有两个招牌菜:一个醋溜鱼,一个白切鹅肉。这不是极平常的菜嘛?是的,平常得几乎家家餐馆都有,而且这两个菜的价格还高出一大截。比如一只三斤左右包头鱼的鱼头,烧醋溜,188元。有点贵吧!包头鱼整条15 元左右一斤,头的价格稍高些,每斤25元足够,佐料及加工费算30元够了吧,可他们竟卖188元。诡异的是,食客们到此,就爱点这鱼头。味道特别鲜美啊!微酸稍甜,汁黄肉白,鲜嫩爽滑,不要说鱼唇鱼肚,就是鱼背鱼鳍上的肉,也嫩滑如溜。许多食客往往是吃到最后连汤汤露露都舀得精光。说得直接点,之所以食客盈门,就是冲着一个无腿的包头和一个两腿的“向天歌”来的,这两样是招蜂引蝶之花。醋溜鱼每家餐馆都能烧,但就烧不出他们这样的味儿。知道吧,他们卖的不是鱼,不是醋,而是手段,是餐馆独有的厨艺。食客们来到此地就餐,肯定不会只点这两个菜,其他七七八八自然还要点一些。这些都有利润,老板怎能不喜上眉梢?
读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教师靠什么吸引学生?就是特色,就像餐馆里的招牌菜。也许你会说,现在我们是学科教师,都是专业出身的,我的学科就是我的特色呀!我教语文,我的特色就是语文;她教音乐,音乐就是她的特色。这样说,似乎有道理,其实很勉强。任何一门学科的内涵都相当丰富,就语文而言,有听、说、读、写。再就写而言,就有写字和写作这两部分。光是写字,又有写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子等的区别。音乐呢,有声乐与器乐,又有视唱与作曲,还有高音与低音什么的……我这里说的特色,指的是在学科内部,你有没有远远超越其他人的地方。比如你是体育教师,你在某个类别中有没有其中一二个项目远远超过其他体育教师?比如你的篮球打得特别漂亮,比如你的乒乓球曾经获过省市级以上的冠军。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在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师的比较中,你是否有一枝独秀?而不是说体育教师去同音乐教师比。正像餐馆里的醋溜鱼与醋溜鱼比,红烧肉同红烧肉比。在这样的比较中,你遥遥领先,你独树一帜,这才是你的特色。作为教师,你有这样的特色吗?这色,特得显著不显著?当然,上面只是从教师的才艺上说的。论教师特色,才艺是重要的一部分,但也不是全部。特色还应该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人格魅力是指教师的性格脾气、思维方式、处事作风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特色的形成;教学风格是指教材的处理方法、教学过程的安排思路以及讲课的语言特点等等,这些也会影响学生的特色形成。前苏联的老苏所说的特色,大抵如此吧!
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魅力。以前人们这样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处讲求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个人特色,越是有价值。现在似乎可以这样说:只要有特色,走遍全球皆吃香。就个人而言,特色是谋求幸福生活之道;就一个国家或民族(地方)而言,特色是立足之本。在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脱贫的吗?是直接给钱给物吗?不,给予钱物只是输血,救得了一时救不了长期;是易地安置吗?有,但那只是很小一部分村落,像凉山的悬崖村,主要对那些不适合人类生存的极端环境下的村社才采取整体迁移。扶贫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就是扶植特色产业或特色产品。甲地适合养羊,政府就请来专家,选择好种羊,再进行技术知道,然后发动大家都来养羊,然后宣传,然后广泛推销,然后自行经营,然后就有了收获;乙地适合种植果树,就请来技术人员,帮助改良土壤和品种,再进行栽培技术传授,再进行;丙地有传统手工艺,就帮助发展壮大……这样的帮扶,就是教人用自己地方特色来造血;唯有如此,脱贫方能持久稳固。
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被教师引用过无数次了,因为形象生动又充满诗意,还是排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让人有点朦胧甚至模糊。直白地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拎起耳朵灌输,不是撬开嘴巴强塞,而是用教师的真情去感化,用教师的特色去影响去熏陶,用教师的模范行动去引领。假如你认同雅思贝尔斯的话,你就明白教师特色的重要性了。特色的意义是潜在的,但又是巨大的。这位教师有这个特色,影响一部分学生,那位教师有那个特色,又影响另一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每个学生大概会受教上百位教师,假如每一位教师都特色杠杠,那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成了独特的“这一个”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争艳春满园,人才便欣欣向荣啦!
本地有一个体育教师,就因错过了招考教师的年龄杠,一直在代课,现在已经五十六七了,男的,外县人,姓童。这样年龄的教师还有学校邀请他代课吗?有!而且是抢着要,有的学校还愿意出高于一般代课教师工资相邀。每年暑假,周边总有个别校长念叨他,悄悄地“勾引”他。为什么呢?他带学生田径队特别棒。哪怕体育基础很差的小学,经他一段时间的训练,体育特别是田径,成绩蹭蹭蹭地往上窜。童老师如今在一所郊区的农村小学任教,他们学校的体育比赛成绩一直是区里第一,而且金鸡独立般地领先。笔者曾经专门采访过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从小爱田径,我的特色是田径!你看,他凭特色立足。
特色是什么?是草尖上的花,是树叶间的果,是梅花鹿上的角,是大公鸡上鲜红的冠,是喜马拉雅山的珠峰。
老师,你的特色如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