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随笔

教师思想标杆的高度决定行走路程的远近

载于2022/2/25《浙江教育报》

朱华贤

案头上有两本新近馈赠给我的书:一本书名为《另一只眼看课堂》,是一位在沙地的农村小学教师写的,里面是他对数学课堂教学探索的结晶,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12个印张,深蓝色封面,掂掂有些厚重。另一本的书名为《激扬的水花》,是城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写的,关于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1个印张。封面

分类: 随笔

端出你的那一盘招牌菜

载于2022/3/11《浙江教育报》

朱华贤

也许你会说老苏的论断过于武断:学生的特色不是靠教师单方面形成的。“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难道学生的特色与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就没有关系吗?也许你还会说,学生那么多,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脾气都不同,你教师的特色不一定都配他们的胃口。你的这些质疑听上去并非没有道理,但我要说的是,作为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目的在于强调

分类: 随笔

对“亲师信道”的另类思考

载于2022/1/21《浙江教育报》

朱华贤

大凡做老师的,这句话都认同:“亲其师,信其道”。笔者更是欣赏有加。此语出自《学记》,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相信老师所说的道理,接受老师的教育。它强调的是师生感情之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眼下,许多教师都十分重视和愿意对学生的倾注情感,有的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在一些模范教师的事迹介绍中,经常可以听到教师把学生视为己出甚至胜于己出的动人

分类: 论文

语文教学中贯彻“实践性”原则的若干建议

 

31120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回澜小学   钱文红

31120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分类: 随笔

用什么让语文课少上几节“有所谓”

朱华贤

如今有不少学生,甚至包括语文教师,觉得中小学的语文课,多上几节与少上几节没有什么关系,而且是年级越高越无所谓。不像数学、科学等学科,要是脱了几个星期,就会赶不上趟似的。这是为什么呢?普遍的认识是:语文的体系不严密,序列不清晰,仿佛无台阶。课文在一篇一篇上下去,可给人的感觉,总好像在原地踏步走。语文是慢功细活,这没错,但是不是就可以少上或多少几节无所谓呢?教育者和学习者都要深思。要想像数学那样,井然有序,拾级而上,确实相当困难,但也不能就此放弃努力,认定只能如此。用什么让语文课少上几节“有所谓”呢?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教出、读出每一篇课文的个性。

 

分类: 随笔

中小学教导主任为何频频辞职

朱华贤

这个年,我过得特轻松。总算脱掉湿棉袄了。三四年前就想辞了,校长一直劝去我再帮他帮,没办法,碍于情面。去年暑假,我写好了书面辞职报告。没想到,新换了校长。新老校长交替之间,假如我把报告硬送上去,新校长会以为我对他有意见,不愿配合他的工作。只得硬头皮,又干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总算如愿以偿了。

上面这番话,是一所小学的教导主任最近在新华书店碰到时向我说的。她曾经是我在师范学校教书时的学生。她想辞职的事,以前同我说过好几次。作为区里的语文教研员,我不能明确支持或反对,只得嘿嘿嘿地打太极。

 

分类: 论文

比较文本个性,确定不同目标

——例谈说明文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载于《小学教学》第12期)


一、以生为本是确立目标的第一依据

孤立地评判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这是相当困难的。众所周知,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对这种文体,这个内容的基础,把握得如何,学过多少了。教学必须以生为

分类: 散文

翁月芳玩出了长篇小说

朱华贤

她,姓翁,名月芳,属猪。圆脸白净,中等偏胖,文淑细腻,无明显外貌特征。11月中旬,新组建的大江东聚集区,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胡老师搞了一次活动,内容是教师阅读推介,要我去做评委。活动中,她与众不同,介绍的是自己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桂香》。这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教师方面的事,我比较清楚,小学教师写长篇小说,这在萧山、杭州乃至整个浙江也是极少的。活动中间休息时,作者同我说,朱老师,我是你的学生呢!我一听,有点惊讶:这样的啊?她说,我是九七届民师班的,同钱某某一班的。哦——!我恍然。在进修

标签:

教育

分类: 随笔

从宏观、中观到微观

——新教师如何快速熟悉教材

朱华贤

有人说,拿到教材,从头到尾看一遍,不就熟悉了吗?如果还不够,那就看两遍、三遍。这固然有用,但如果能有方法和顺序地阅读,那就有可能更快速地熟悉。有人说,从一年级开始一直教到六年级,这总该熟悉了吧?花六年时间才熟悉,这还能算快速吗?

 

标签:

教育

分类: 随笔

你能开设哪些选修课?

朱华贤

作题目的这个问题,越来越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了。先前,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只要考虑如何把发下来的教材教好就可以,其他就用不着怎么操心了。但是,从现在起,谁也不能只单单考虑教好教材了,而都得认真地筹划一下:我能开设什么选修课?我能开设多少门?在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将来,这个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这是因为:中小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将越来越趋于多元,越来越彰显个性。除了教学基础性的必修课之外,每位教师都应该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